與每年的季節性呼吸道疾病防疫活動一樣,法國2025年的疫苗施打工作的主要目標仍然是高風險人群,也就是年齡在65歲以上者、孕婦、有慢性疾病者、肥胖症者以及養老院人群。與往年不同之處在於,絕大部分醫護人員或高風險人群的家庭服務人員、或導遊等行業的工作者也在疫苗施打範圍之內。這個人數大約1900萬的目標人群均可免費要求注射流感疫苗。而新冠疫苗則繼續對所有人都免費。
衛生部門強烈建議民眾同時施打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今年的流感疫苗共有五種,都是在同一病毒株基礎上研究而成。但衛生部門尤其建議年長者選擇賽諾菲(Sanofi)藥廠開發的Efluelda以及由Seqirus生物科技公司開發的Fluad,認為這兩款疫苗對這一年齡段人群更為有效。而新冠疫苗則是輝瑞公司的Comirnaty。
但疫苗接種季節到來,也面對著社會上揮之不散的疫苗懷疑論。人們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恐懼心理逐漸散去,接種疫苗的熱情也在逐年降低。在法國,去年只有一半的目標人群接種了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接種率則更低。結果是,法國去年秋冬的流感疫情格外嚴重。法國公共衛生署認為,去年至少有一萬七千人因感染季節性流感而死亡,遠高出年平均為一萬人的水平。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官方網站近日特別發表文章,列出疫苗懷疑論所依賴的七大錯誤解讀。首先是認為,只要不要求必須施打,就意味著疫苗並非真正有用。但文章指出,雖然有些疫苗只是建議施打,但他們對預防疾病的效用確實經過嚴謹的試驗,並有事實依據。而且季節性流感雖然是秋冬季節的多發病,但卻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都有29萬到65萬人死於這個看似平常的季節性感染。
還有人認為,抗擊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疫苗,而是真正感染病毒,由此激發身體自身免疫功能的反應。但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官網的這篇文章指出,這種認知由來已久,但十分危險。歷史上,鼠疫、天花、西班牙流感、愛滋病、還有最近的新冠-19,都導致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死亡,足以證明人體免疫功能不足以自行抵抗所有的嚴重疾病。疫苗則可以激發人體免疫功能,做出足夠有效的抗病毒反應。
關於新冠疫苗,有人說目前流行的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會改變人體自身基因,或者引發一些可能禍及後代的後果。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官網文章指出,這絕不可能。因為信使疫苗並不會進入包含基因元素的細胞核。疫苗的功能只在於生產抗疫蛋白,他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後消解。而且,為滿足對蛋白的需要,人體細胞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生成數以千計的信使ARNm。
總而言之,科學界的眾多數據顯示,疫苗的防疫效用遠遠超出感染病毒帶來的風險。當然,面對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傳染病,在施打疫苗之外,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習慣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防病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