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沒提到台灣,川普甚至說中國保證在他任內不會打台灣,但這都不代表台灣就沒事了。

習近平和拜登在南韓釜山見面,會談中沒提到台灣。不過,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提醒台灣別掉以輕心,他認為中國還是有可能找藉口,像是政治危機之類的,來封鎖台灣。雖然川普總統說跟中國在很多議題上都有共識,但他對台灣的態度還是很模糊,讓大家都很擔心美國的對台政策會怎麼走。

特習會在10月30日於南韓釜山登場,會前美國「棄台論」也出現了捲土重來之勢,排山倒海而來的「賣台」疑慮讓台灣官員緊張。然而,特習會最終卻隻字未提到台灣,美媒報導這可能讓台灣鬆口氣。但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則稱,台灣不應掉以輕心。

特習會在10月30日於南韓釜山登場,這場會面是川普與習近平自2019年日本G20峰會以來,首次面對面會晤。這場會談原本預計進行3到4個小時,但最終約1小時40分鐘就結束,也沒有召開會後聯合記者會。川普在會後隨即搭乘空軍一號啟程返回美國。

美中從關稅戰、科技戰、稀土戰,一路纏鬥下來,大家都在看特習會如何發展。各界媒體在特習會前做了各種預測,對會面是否提及敏感議題台灣也做了許多揣測與分析。不過,也有媒體稱這場特習會是「美中降溫秀」,美中雙方關係緊繃卻都有意營造積極氛圍。

但正當美中雙方關係緩和之際,美國「棄台論」也出現了捲土重來之勢,排山倒海而來的「賣台」疑慮,像是「為了達成與北京的貿易協定而拋下台灣」或是「把台灣當成談判籌碼」等的字眼都成為了媒體下標首選。

不過,最終特習會圓滿結束,川普在空軍一號返美時更稱這次會面與中國幾乎在所有議題上都達成共識。若滿分是10 分,他給這次的會面打12分。中美在大豆、毒品芬太尼以及稀土出口上達成協議。美中高階官員也重啟了互動,美中關係似乎有望穩定一段時間。

特習會隻字未提敏感台灣議題

至於敏感的台灣議題,則完全未被提及,這被外界視為保持「戰略沉默」。然而,縱使這次會議上沒有談及台灣議題,美中對於彼此的政策立場都已瞭然於胸。在會前,國務卿盧比奧就表示,不會為了達成與中國貿易協議而「放棄台灣」。川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更直言「習近平可能會想問台灣議題,但沒什麼好問的,台灣就是台灣」。

另外,美國防長赫格塞斯訪問日本時,也嚴正駁斥美軍亞洲防線可能排除台灣的報導。種種言行都表明,美國並未因促成本次會面,突然改變對台灣議題的既有政策立場。

川普甚至在會後受訪時被問到,在特習會上,習近平完全沒提起台灣,人們對此有點訝異。川普則回應,習近平之所以沒提台灣,因為他明白這一點,他非常明白。他更稱,習近平保證不會在他任內對台灣採取行動。川普還語帶威脅說,如果中國真的武力犯台,習近平知道後果。但被問到是否會在北京犯台時協防台灣,川普則表示我不能洩露秘密。

美國媒體也針對此次會面在報導中指出,川普這樣的說法應可讓台灣的官員稍感安心,相信美國會繼續在軍事上支持台灣。畢竟先前川普曾抱怨,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產業,也應該在自我防衛上做得更多,這番言論引發台灣的擔憂。

台灣方面則是緊盯這次兩人會面一舉一動,擔憂川普可能拋出不利台灣的新政策論述。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台灣國際事務與地緣政治分析師黃錦鐘認為,台灣實在不需過度緊張,現階段看不出任何川普將犧牲台灣的顯著跡象,反倒是台灣在尖端晶片和地緣安全兩大領域,對美國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戰略價值。這不是出自理想主義的浪漫幻想,而是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因此台灣不應妄自菲薄。更直白地說,台灣是美國與中國競爭中取勝的最重要戰略資產,拿來交易的可能性近乎於零。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特習就台灣的沉默不是金

那麼台灣應該就此安心嗎?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11月2日在澳洲金融評論報刊文,題為「特習就台灣的沉默不是金」,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並未就台灣問題讓步,不能因此對中國侵台威脅掉以輕心。

在文中,波頓表示,對台灣來說沉默未必是金。台灣在特習會前顯然擔憂川普的言論,且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川普政府在近期暫緩約四億美元的對台軍售,避免在特習會前冒犯中國。不過,台灣還有更多事要擔憂,有報導稱俄軍正在訓練共軍準備可能的對台攻勢。

他強調,儘管川普在兩岸爭端沒做出讓步,但沒就美國對台承諾發表明確支持。川普十月在白宮會晤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時曾說,認為美中關係會沒問題,中國不想做那件事,似乎否認台灣將有衝突。川普還說,這不代表習近平不重視台灣,他也許很重視,但我沒看到會發生什麼事。波頓指出,他認為這種說法更像二手車推銷員,而非總統風範。

然而,這些都不意味台灣已脫險,也不代表川普對於他的政府如何處理未來中國對台挑釁已有更明確想法。波頓最後表示,不應對中國侵台風險掉以輕心,北京更可能以政治「危機」為由封鎖台灣。該威脅真實存在,而川普反覆無常的公開發言,不應使人懷疑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