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基石单元的评审团周四傍晚在影节布努埃尔大厅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宣布了获奖名单,随后放映了获奖影片。入选的 16 部影片是由来自全球646所电影院校中电影系在校学生的2679 名申请中选出的。
今年的一等奖花落韩国影片许佳英(音译)的《第一个夏天》二等奖,中国北电研究生瞿之正的作品《升旗手》摘得榜眼,三等奖则由两部影片一同分享,一是日本的田中美纪的《姜男孩》另一部是爱沙尼亚艺术学院的娜塔莉亚·米尔佐扬执导的《三月的冬天》。
获奖者还得到了基石单元提供的奖金,一等奖奖金为 15,000 欧元,二等奖奖金为 11,000 欧元,三等奖奖金为 7,500 欧元,这些奖金是为了鼓励来自电影学院的虚构类影片和动画片作品。
影节近两年成立的沉浸式竞赛单元也在同一天评出了获奖名单,评审团将最佳沉浸式作品奖授予了米歇尔·范德阿 (Michel van der Aa) 创作的《来自尘埃》,这一作品探索了空间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开发新叙事形式方面的潜力。
周四影节主竞赛单元推出了中国电影毕赣的作品《狂野时代》,这部作品的法文和英文名字都是《复活》,在公映前的记者采访中,毕赣回答了本台同仁索菲的提问,他表示: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复活,它很能概括整个电影的内容。 这个电影在未来的时候,在一个非常狂野的年代, 它就是一个很感性的概括, 没有什么其他的意义。我觉得电影它只是一个结果, 它是一个我们把叙事、把故事这种类型呈现出来的结果, 我觉得是讲故事的这种能力在变得弱了, 而电影没有死。 所以我们真正要复活的是如何让那些叙事更加的有意义。 因为电影的发展, 每到一个时期, 它的语法,它的电影语言都会进行一些调整, 所以整个这个电影也会随着这种电影历史的美学的调整做变化。巴赫的音乐是整个电影的线索, 特别是关于第二个听觉的故事,巴赫在里面成为了一个很关键的一个密码。 所以在写第二个故事时候, 巴赫的那首曲子一直都是灵感的最重要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