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手》拿下磐石單元第二名,《狂野時代》展現中國電影百年風華。

坎城影展電影基石單元公布得獎名單,韓國電影《第一個夏天》拿下第一名,中國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瞿之正的作品《升旗手》獲得第二名,《姜男孩》和《三月的冬天》並列第三名。沉浸式競賽單元最佳沉浸式作品獎頒給了《來自塵埃》。主競賽單元則推出畢贛的作品《狂野時代》,畢贛表示,電影的英文名字《復活》概括了電影內容,並且強調電影不死,需要復活的是敘事能力。

坎城影展已經進入尾聲,各個單元的評選結果也開始陸續出爐,主競賽單元則還需要耐心等待,直到週六晚間才能揭曉,已經出爐的有影展官方的電影基石單元和沉浸式單元,

簡稱基石單元的評審團週四傍晚在影展布努埃爾大廳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宣布了得獎名單,隨後放映了得獎影片。入選的 16 部影片是由來自全球646所電影院校中電影系在校學生的2679 名申請中選出的。

今年的首獎頒給韓國影片許佳英(音譯)的《第一個夏天》,二等獎,中國北電研究生瞿之正的作品《升旗手》摘得榜眼,三等獎則由兩部影片一同分享,一是日本的田中美紀的《薑男孩》另一部是愛沙尼亞藝術學院的娜塔莉亞·米爾佐揚執導的《三月的冬天》。

得獎者還得到了基石單元提供的獎金,首獎獎金為 15,000 歐元,二等獎獎金為 11,000 歐元,三等獎獎金為 7,500 歐元,這些獎金是為了鼓勵來自電影學院的虛構類影片和動畫片作品。

影展近兩年成立的沉浸式競賽單元也在同一天評出了得獎名單,評審團將最佳沉浸式作品獎授予了米歇爾·范德阿 (Michel van der Aa) 創作的《來自塵埃》,這一作品探索了空間計算和人工智慧在開發新敘事形式方面的潛力。

週四影展主競賽單元推出了中國電影畢贛的作品《狂野時代》,這部作品的法文和英文名字都是《復活》,在公映前的記者採訪中,畢贛回答了本台同仁索菲的提問,他表示:電影的英文名字是復活,它很能概括整個電影的內容。 這個電影在未來的時候,在一個非常狂野的年代, 它就是一個很感性的概括, 沒有什麼其他的意義。我覺得電影它只是一個結果, 它是一個我們把敘事、把故事這種類型呈現出來的結果, 我覺得是講故事的這種能力在變弱了, 而電影沒有死。 所以我們真正要復活的是如何讓那些敘事更加的有意義。 因為電影的發展, 每到一個時期, 它的語法,它的電影語言都會進行一些調整, 所以整個這個電影也會隨著這種電影歷史的美學的調整做變化。巴赫的音樂是整個電影的線索, 特別是關於第二個聽覺的故事,巴赫在裡面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一個密碼。 所以在寫第二個故事時候, 巴赫的那首曲子一直都是靈感的最重要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