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认为,全球经济秩序在今年出现重大转变,世界正从由美国或中国等大国主导的单极走向多极,而亚细安处于新世界秩序里的中间位置。亚细安成员应重新思考自身在全球新格局中的定位,成为全球迫切需要的中间地带,主动形塑新世界秩序。
刘镇东星期五(10月31日)在新加坡出席第40届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圆桌会议,发表主旨演讲。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关税、紧张局势与转型时代的亚细安:生存或兴盛”。
刘镇东说,亚细安应自我定位三个“中间位置”(middle),即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中间一环、不选边站的中立立场,以及培养强大的中产阶级社会。
他举例,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半导体等产业链,亚细安虽不是最顶尖的,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仍无法像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那样创造顶尖技术,但我们可以保持在中等水平,并打造强大的亚细安供应链。”
亚细安的第二个“中间位置”是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是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成为各国开展业务的平台。
“世界不是只有麦当劳和点心,还有寿司、椰浆饭……我们不必在麦当劳和点心之间做选择。”
刘镇东主张的第三个“中间位置”是在亚细安内部培养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让本区域不仅有负责生产的工厂,也有强大的消费市场。
他说,亚细安7亿人口中若有3亿人成为更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本区域就不只是生产基地,“我们会成为主要的消费市场,这也符合欧洲、美国和中国的利益”。
他认为,亚细安还须改变思维,不再把彼此当作竞争对手。他以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为例,若新马两国都把它视为“更廉价的生产基地”,就会产生竞争心态。
“新加坡人可能会觉得失去租金收入和工作机会,因为企业都搬到租金更低的柔佛,聘请当地薪资更低的工人;但如果把这个特区看作是确保供应链稳定、在疫情或发生其他灾难时可以保障粮食安全的互惠互利项目,就能让新加坡人安心。”
不过,从私人企业的角度看,亚细安的许多目标只是纸上谈兵。亚细安商业咨询委员会主席纳西尔在另一场讨论会上直言,亚细安的许多计划没有真正惠及企业。例如亚细安对内部几乎99%的商品实施零关税,却仍有很多非关税壁垒,阻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
他认为亚细安须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赋予亚细安秘书处更大的权力处理非关税壁垒及其他问题。
纳西尔是马国前首相纳吉的弟弟,是马国第二大银行联昌集团前主席、私募基金Ikhlas Capital创办人兼主席。
他说,亚细安轮值主席国拥有相对较大的权力,任期却只有一年,令一些策略或措施面临能否保持连贯的问题。
“亚细安轮值主席就像公司总裁,若公司换新总裁,就会有新作风。各国有自己较关注的课题,一年换一个主席,会产生政策是否连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