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方面提出抗議,美國也做出承諾,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特別特派記者菊樂·博瓦報導,但這些美國戰鬥機至今仍未交付,主要原因在於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 )的生產和供應鏈存在問題。這個問題凸顯了美國國防工業的脆弱性。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項戰略性緊迫的任務:
但對台灣來說,時間緊迫:台灣決心推進軍事現代化,以阻止中國選擇以武力解決兩岸緊張局勢。為此,台灣準備投入巨資:預計明年的國防預算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然而,這份六年前簽署的軍購合約至今仍未交付,這表明該集團財力上的不足,而且後勤問題眾多,尤其難以預料。
對台灣而言,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向華盛頓施壓,要求優先生產台灣的戰鬥機。據台灣國防部稱,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目前正全力以赴,確保F-16戰鬥機按時交付。
雖然美國公司尚未證實這一消息,但台灣國防部長向關心此事的議員們保證屬實地說:“我想讓我們台灣人民知道,情況並沒有停滯不前。我們一直在與美國密切合作,加快進程,這也是我們成立特別工作組的原因。”
我們將繼續敦促製造商加快生產並完成交易。目前,兩支團隊正在生產線上輪班工作,每天工作20小時,同時組裝50架飛機,以確保按時交付。
台灣陷入困境的依賴:
台灣嚴重依賴美國的物資供應,尤其是在航空領域。上世紀80年代,台灣曾成功建立起自主研發的戰鬥機計畫,以減少對外國進口的依賴。然而,該計畫已於去年終止:因為製造這些能夠與美國、法國或中國先進技術相匹敵的戰鬥機,所需成本實在太高。
因此,台灣被迫從國外購買裝備,並接受交貨延遲:儘管中國施加了非常強大的外交壓力,阻止台灣實現軍隊現代化,但只有美國同意向台灣提供此類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