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專家:美國與馬來西亞、柬埔寨的貿易協議,恐怕藏有「毒丸條款」。

美國跟馬來西亞、柬埔寨簽了新的貿易協定,裡面有個「毒丸條款」,就是說如果這兩個國家簽了什麼會損害美國利益或是威脅美國安全的協議,美國就有權利直接喊停整個協定。有專家認為,美國這招其實是在對那些跟中國貿易很密切的小國做「忠誠度測試」,想重新掌握在東南亞的貿易談判主導權,而且美國可能也會用這個條款來施壓,阻止中國透過東南亞國家把東西賣進美國市場。

(北京訊)貿易專家認為,在與東南亞國家新簽的貿易協定中,美國川普政府加入了“毒丸條款”,為華盛頓與北京的戰略競爭增添一件新的外交武器。

《金融時報》星期四(11月6日)報導,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上週分別與美國簽署對等貿易協議,這些貿易協議包含一項條款,即馬柬若與他國簽署損害“美國根本利益”或“對美國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的競爭性協議,美方可終止與馬來西亞或柬埔寨的協議。

一些貿易專家說,這項條款的涵蓋範圍極廣,實際上是對那些與中國貿易關係密切的小國進行“忠誠度測試”,接下來這有可能重塑美國在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貿易談判格局。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地緣政治與戰略教授埃文內特說:“美國是要通過這些協議來保護它在這些市場的優勢,美國正試圖通過新的貿易協議,重塑過去幾十年形成的‘亞洲工廠’。”

他指出,這些條款範圍極其寬泛,賦予美國單方面終止協議的權利,使華盛頓在整個地區獲得新的施壓手段。與馬來西亞的協議還包含一項條款,要求馬來西亞配合美國對他國的制裁及其他經濟限制。

埃文內特在上週發表的評論中寫道:“歸根結底,毒丸條款將貿易協議從純粹的商業工具轉變成更為廣泛的管理夥伴國對外經濟政策導向的工具。”

2020年簽署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也有類似的“毒丸條款”先例,但埃文內特說,《美墨加協定》的條款具有法律定義的觸發條件,而馬國和柬埔寨簽署的協議中的“毒丸條款”則是寬泛的。

諮詢公司Flint Global的貿易專家山姆·洛則說,馬柬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具有戰略意義。“首先,這新的協議旨在緩解川普政府貿易政策的嚴重衝擊。”

智庫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經濟戰略中心負責人德梅爾齊斯直言,這些“毒丸條款”是多邊主義遭受的又一次打擊,反映了美國對中國致力於主導區域供應鏈的擔憂。不過,這些條款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限制或減緩區域供應鏈與中國的整合,仍有待觀察。

她補充說:“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在說‘我就是老大,你們得跟我打交道’。但是,實際上,這些國家有什麼談判籌碼,才能拒絕這些‘毒丸條款’?這些條款的作用是要阻止中國通過這些亞細安國家滲透美國市場。”

報導也稱,同美國正考慮對經過東南亞港口轉運的中國商品徵收40%的“轉運”關稅一樣,毒丸條款也是美國為進一步加劇中國與區域貿易夥伴之間分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