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消費的稀土磁鐵中超過90%依賴從中國進口。這對我們最具戰略意義的產業:汽車、航空航天、國防以及人工智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柏林舉行的全球對話大會(Berlin Global Dialogue)大會演講中這樣警告,她表示歐盟必須做出與這一風險相稱的回應,宣布將採取採取多層次行動,從短期的外交磋商到中、長期供應重組,確保歐洲對這一關鍵原材料上的供應,打破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收緊出口,歐洲產業鏈承壓
稀土至於現代工業的作用被與石油相提並論,有將之稱為現代工業的「維他命」。也有人比喻「如果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稀土的世紀」。稀土因其特有的物理特性被廣泛用於大多數尖端技術中,從計算機到航天,從導彈武器和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綠色科技,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而中國在世界稀土生產和精煉領域的主導地位幾乎無可匹敵。根據歐盟數據,全球約七成稀土開採和九成以上的精煉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國。
在中美貿易戰之際,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進一步強化對部分稀土及其衍生品的出口審查,理由是要防止關鍵礦產被「用於危害國家安全的領域」。新規定不僅嚴格限制稀土的出口,還計劃將監管範圍擴大到稀土開採技術及整個生產線的組裝、調整和維護等環節。
歐洲官員指出,自新規實施以來,稀土原料的出口許可審批時間顯著延長,一些訂單延遲或被擱置。法國和德國的工業企業反映,庫存消耗速度加快,若無新的供應抵達,部分生產線可能在兩到三週內被迫停工。
一個仿照「REPowerEU」的計劃
馮德萊恩在柏林大會上說,短期內,我們正與中國夥伴尋求解決方案。但我也可以告訴你們,我們正在準備一項計劃,就像我們在應對能源危機時所採取的 那樣。」「我們正參照REPowerEU 「「歐盟能源再造計劃」框架制定新的歐盟資源計劃。當普丁切斷俄羅斯化石燃料供應後,「該計劃」曾幫助我們共同克服能源危機。「 她表示,計劃的目標時幫助歐洲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加強工業自主能力,確保歐洲工業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能獲得關鍵原材料的替代來源。
歐委會計劃從三個方面著手:回收利用、歐洲本地生產投資和拓展國際夥伴關係。馮德萊恩指出,「部分企業能夠回收利用電池中多達95%的關鍵原材料。這意味著提取珍貴原料、減少廢棄物,並推動可持續資源管理」,歐盟將聚焦從聯合採購到儲備囤積的各個環節,加大對歐盟境內關鍵原材料生產加工戰略項目的投資力度。 與此同時,布魯塞爾還計劃加快與烏克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智利和格陵蘭等國關鍵原材料夥伴關係建設,通過全球門戶計劃,投資那些能讓歐洲在全球範圍內受益的項目。
斯特凡·塞居爾內將主導該計劃
據法國《回聲報》報導,該計劃將由歐盟負責工業政策的歐委會副主席、法國人斯特凡·塞居爾內牽頭。該計劃不僅旨在實現供應來源的地理多樣化,還計劃推動歐盟境內的原料開採、加工和回收。
借鑒日本的模式。塞居爾內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我們將建立一個關鍵原材料的聯合採購與儲備中心。」這一機制將允許歐洲企業共享採購需求,類似於日本的做法。他補充說,「我們曾在新冠疫苗採購中實現衛生領域的共同防禦,如今也能在關鍵原材料上,為我們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做同樣的事情。」
10月20日,塞居爾內在布魯塞爾召集歐洲工業界代表,評估哪些領域面臨最緊迫的威脅。雖然鋰和鈷的供應也可能吃緊,但當前的緊急問題是稀土永磁體,這種材料被廣泛用於各種電機,從微型設備到大型機器,尤其在國防和電子領域不可或缺。約90%的永磁體來自中國,塞居爾內警告,「目前我們的庫存僅能維持5至15天。」 「中國正在測試我們的抗壓能力,我們已接近臨界狀態。」
在塞居爾內之前,前歐盟工業委員布雷東已為歐盟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30年,在關鍵原材料的開採、加工與回收三大領域,歐盟對任何單一供應國的依賴不得超過65%。雖然歐洲在這方面已有一定進展,但面對中國突然加快步伐的背景下,這些努力就顯得遠遠不夠。目前,歐洲每年僅能生產1000噸永磁體,而需求高達18000噸。到2026年,預計可滿足3000噸(需求約20000噸),2030年的目標是產能達到6500噸(需求約35,000噸)。
塞居爾內強調,歐洲必須加速行動,增加資金投入、加強科研支持、推動回收利用、加快發放採礦許可。他還建議借助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劃,強化歐盟對外投資的戰略影響力,歐盟的全球門戶計劃是參考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
加強貿易防禦工具
與此同時,歐洲也在強化自身的貿易防禦機制。馮德萊恩說,「在短期內,我們正致力於與中國同行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但必要時我們已準備好動用所有可用工具應對,並將與七國集團夥伴協調行動」。她這裡所指應對工具正是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簡稱ACI)。
這項於2023年通過的貿易防禦機制,允許歐盟對「敵意行為者」實施額外關稅、出口限制或禁止其進入歐盟公共市場等措施。但截至目前,該工具從未被動用。法國曾主張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引入這一機制,但當時由於大多數歐盟國家的反對、他們希望對川普保持措施克制而並未實施。現在,巴黎希望能在對中國稀土限制的問題上獲得更多支持。法國總統馬克宏在10月23日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結束後強調,「(中國)這就是經濟脅迫,我們必須作出回應「。
在柏林,德國總理梅茨雖然仍傾向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但他也不排除訴諸反制措施的可能。中國的管控措施對德法工業影響尤大。
雖然目前歐盟就該問題的討論僅處於起步階段,但與當初針對美國的分歧相比,歐盟27國現在在對中動用反脅迫工具的問題上態度更趨一致。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說,「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反而可能 有助於歐盟在與華盛頓的戰略協調中取得主動。」
歐盟委員會已與中國駐布魯塞爾代表展開磋商,並與G7夥伴國協調,共同應對這一被視為「超戰略性」的問題。據《回聲報》報導,負責貿易事務的歐盟委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在未來幾天接待中國代表團,就此展開關鍵會談。
歐委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週一在記者會上宣布,一支中國高級技術代表團將於本週四抵達布魯塞爾,與歐盟官員就稀土出口問題展開討論。他表示:「我們希望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夥伴採取行動。」
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在馬來西亞參加東盟峰會時也確認了這一安排,並稱歐洲方面「希望能以建設性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他說,「我們對中國貿易關係深感擔憂,特別是中國近期採取的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的措施,”
在中美兩國近期在吉隆坡舉行的高層經貿磋商中,稀土是關鍵議題之一。中方在會後宣布,一年內暫停10月9日實施的有關稀土的部分出口技術限制一年,以緩解市場動盪並促進談判氣氛。這一成果是否涉及歐洲? 對此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週五在羅馬表示,中國宣布暫停的出口限制一年的措施,適用於歐盟,而不僅僅是美國。 他說,「我了解到,美國與中國之間達成的協議具有絕對權( erga omnes) 性質,也就是說應適用於所有方,包括歐盟。”。
謝夫喬維奇指出,儘管中方這一措施是一個積極信號,但歐盟企業在提交許可發放方面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這直接影響到歐洲工業的產能」,他說,歐盟正與中國就出口監管問題進行「高級別正式討論」,他本人也計劃「很快再次與中方同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