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暖承諾陷兩難,詭異的是,它既是碳排放大國,同時也是再生能源大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三成以上,不過就歷史累積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來說,還是比美國低。中國同時也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產量佔全球七成以上,預計2024年新賣的車子裡,差不多有一半會是電動車或油電車。中國也公布了2035年減排7%到10%的目標,還計畫到2035年把風力跟太陽能的發電裝置容量提高到2020年的六倍,達到3600GW,同時提高非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的佔比到三成以上,並且要把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擴大到高排放產業,同時增加森林覆蓋率。

在解決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上,面對中國的承諾,所呈現的一種弔詭現象:它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但同時也是發展再生能源的大國!

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約合15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然而,儘管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迎頭趕上,但其歷史累計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仍然低於美國。

在中國,約60%的電力生產來自煤炭這種化石燃料。然而與此同時,大型再生能源設施正在幫助這個亞洲大國滿足電力需求。

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也佔據主導地位,產量占全球70%以上。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了2024年,中國新售車輛中近一半將是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

減排承諾: 今年9月,中國公佈了首個量化的溫室氣體淨減排目標:到2035年減排7%至10%。然而,北京方面並未明確基準年。

專家估計,中國必須在 2023 年之前減少近 30% 的排放量,才能使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 1.5°C——這是《巴黎協定》設定的閾值。

觀察人士幾乎一致認為,北京的目標遠未達到所需的努力程度,但由於其所謂的“清潔”技術行業(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的增長,它很可能實現並超越這些目標。

此前,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淨排放達峰,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中國增加了再生能源和核能的使用,其排放峰值實際上已經達到或即將達標。

再生能源

本週,隨著一份正式氣候路線圖的發布,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得到了證實。聯合國氣候變化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祝賀道:“這是我們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一個重要時刻。”

北京的目標之一是到2035年將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提高到2020年的六倍,達到3600吉瓦。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曾估計其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482吉瓦。

為了實現新的目標,中國每年需要安裝約200吉瓦的發電量,這遠低於其2024年全年的裝機容量。觀察人士認為,該目標很可能實現,甚至可能在2035年之前提早超額完成。

能源消耗與電動汽車

中國國家主席呼籲,非化石燃料的占比也必須提高:根據北京方面的目標,到2035年,非化石燃料的占比必須超過能源消耗的30%。

這是一個可實現的,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保守的目標,據預測,十年內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36%。 習近平還承諾將電動汽車打造為新車銷售的主流。在亞洲國家,電動汽車似乎已經佔據了新車銷售的40%以上,這似乎已成為現實。

碳排放配額與森林覆蓋率

中國的新承諾之一是將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擴大到高排放行業。

該體系此前已擴展至重工業(水泥、鋼鐵、鋁業),有關部門此前也曾宣佈計劃將其應用於更多行業。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北京方面還呼籲將森林覆蓋率從目前的 200 億立方米提高到 240 億立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