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11月4日發自曼谷的報導說,近年來,東南亞地區湧現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線上詐騙產業。
在緬甸,龐大的建築群裡聚集著受雇於有組織犯罪集團的員工,他們的任務是透過情感或商業騙局誘騙全球網民,從中牟取錢財。
這些電詐園區在緬甸靠近泰國邊境地區蓬勃發展,該地區在2021年2月政變引發的內戰期間監管不力。
據觀察人士稱,雖然許多在這些地下園區工作的人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但也有一些自願者,他們希望獲得豐厚的薪水。
10月底,緬甸軍政府突襲了該國最大電詐綜合體之一KK 園區,導致1500多人逃往泰國。
一名要求匿名的菲律賓人回憶道,當軍方到來時,「所有人都跑了(...),這是我們逃脫的機會」。他與30多名同胞一起逃離園區,乘船渡過河流來到泰國西部。
「無良老闆」
一名從事該行業工作的中國員工告訴法新社,10月23日,他看到數百名來自KK園區的人湧入三公里外的一個電詐中心,他自願在那家中心工作,月薪可達1400美元(1200歐元)。
他解釋道,「有些人會被無良老闆招募」,「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運氣。」
出於安全考量,該男子要求匿名,他透過一款通訊應用程式向法新社即時分享了自己的位置,顯示他位於緬甸靠近泰國邊境的地區。
全球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倡議組織的專家傑森·托爾認為,許多KK園區的騙子確實轉移到了附近的綜合大樓。
他解釋說:「有些人正在尋找新的地方從事這些詐騙活動,他們可以將此視為一份工作。」
聯合國在2023年估計,東南亞這一行業每年創造大約370億美元(320億歐元)的收入。聯合國認為,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此」,因為匿名加密支付網路以及受害者對損失申報不足,使得準確估算變得困難。
多數是中國人
這些電詐綜合體大多由中國犯罪集團擁有,他們勾結緬甸民兵組織進行控制。專家指出,緬甸軍政府對這些由其民兵盟友掌控的網路採取放任態度。
中國曾向其軍事盟友緬甸當局施壓,要求終止這些電詐活動,因為北京對大量本國公民捲入其中或成為受害者感到不滿。
緬甸軍政府宣稱,其部隊於10月佔領了KK 園區內的200棟建築,抓獲了2000多名「詐騙犯」。
據分析人士稱,此次緬甸政府軍的突襲行動可能規模有限且經過精心操控,旨在緩解緊張局勢,但同時不會真正損害其利潤。
據泰國省級當局稱,此次KK園區的突襲行動導致28個國籍的1500人逃往泰國。
據一位專家稱,KK園區約有2萬人工作,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籍人士。
據法新社採訪的一名中國員工稱,在襲擊KK園行動後,當地武裝團體爭相從中牟利,失業的騙子們被「賣」給其他經營者,價格高達7萬美元(60,800歐元)。目前尚不清楚這些人是自願做騙子或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
人權組織認為,只有打擊那些管理這一地下產業的中國頭目才能解決問題。
民間援助人口販運受害者網路的絡傑伊·克里蒂亞告訴法新社:「(他們)必須被逮捕、被起訴,被沒收所有財產」。「才是真正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