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消息:據了解,中方曾勸說在中國被判刑的日籍員工坦白從寬。

安斯泰來製藥的一位日籍員工因為間諜罪在中國被判刑。有消息指出,中國相關單位在審訊時曾跟他說,認罪可以獲得減刑,誘導他坦白,實際上就是司法交易。這位員工最後認罪,被判了3年半。中方這次的動作,可能是依據2018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法院認定他受日本情報機構委託,提供中國國內情勢情報,並且有收取報酬。有人認為,相較於其他間諜案,這次判得比較輕,可能跟中國領導階層希望穩定對日關係有關。

多名日中關係消息人士20日透露,關於被認定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而被北京法院判刑的安斯泰來製藥公司日籍男員工,中國有關部門在審訊中曾向其介紹若認罪則量刑可從輕的制度,敦促其坦白。此舉實際上屬於司法交易。該員工最終承認嫌疑,16日被判有期徒刑3年6個月。

圍繞日本人被拘案件,獲悉司法交易的實際情況實屬罕見。中方進行的量刑介紹可能是根據2018年施行的修改後《刑事訴訟法》中的新規定。關於該規定,中國國內有專家指出可能導致強迫嫌疑人坦白,外界對不透明司法程序的擔憂或加劇。

法院認定該男子接受日本情報機構的委託,提供了中國國內局勢相關情報並獲得報酬。

有觀點指出,與被認為參與間諜活動而被判決的其他日本人相比,此次的量刑較輕。希望穩定對日關係的中國習近平領導階層的意向可能發揮了作用。

有關部門審訊該男員工時,向其本人和律師傳達了設想認罪時的量刑和法律依據。

該男性年齡為60多歲,曾擔任安斯泰來當地公司的高階主管,是資深派駐人員。他在結束在華任期於2023年3月回日本前夕被拘,同年10月被國家安全部門逮捕,去年8月被起訴。

中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10月通過了寫進若認罪則寬大量刑相關規定的修改後《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檢察院就該規定解釋稱,司法機構可以和被告協商的僅限於量刑,這不同於刑罰變更也是協商對象的在中國國外的司法交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