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川普總統在第一個任期內開始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以來,中國公司就卯起來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地設立倉庫和工廠,想說繞道其他國家,把商品輸往美國市場,這樣就可以避開美國的關稅啦。
不過咧,上週四,川普就把矛頭指向所有間接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他認為這些商品是導致美國 1.2 兆美元貿易赤字的部分原因。總統將對所謂的轉運商品課徵 40% 的關稅,新規定一週後生效。一位向記者說明情況的高級政府官員表示,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未來可能會大幅擴大「間接運輸」的定義。
新規定適用於來自任何國家的間接運輸貨物,不只是中國而已喔。但是中國憑藉著它龐大的工廠基礎設施和雄厚的製造業實力,已經成為建立這種全球運輸網路的主要國家。貿易專家馬上預測,中國將會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也是最不爽的國家。
「這些貿易條款很明顯就是要遏制中國的,中國一定會這樣看,這勢必會影響跟美國的貿易談判,」曾擔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現在是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的史蒂芬·奧爾森表示。
川普在上週四簽署的行政命令創造了一個新的進口類別:透過其他國家轉運的商品,而不是直接來自原產國。這類商品會被加徵 40% 的關稅,這是原本適用於這些商品(如果它們直接從原產國進口的話)的關稅之外,額外徵收的喔。
法律上對轉運商品的定義相當嚴格:指的是在中轉國並未發生「實質性轉變」的商品。像越南這樣的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否認它們允許大量的轉運行為,而且一直在加強檢查,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它們堅稱,進口激增的中國零組件已經在本國被組裝成了全新而且不同的產品,所以應該合理地被標註為本國產品,而不是標註為「中國製造」。
這名政府高級官員表示,除了對轉運商品徵收新的 40% 關稅之外,川普政府還計畫在「幾週內」針對間接運輸實施所謂的「原產地規則」。
原產地規則旨在確保進口商能夠確認商品確實是在賣方所宣稱的國家生產的。
為了發揮效力,原產地規則必須制定得非常嚴格,就像適用美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商品所需滿足的條件一樣。例如,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美墨加協定》規定,汽車必須包含高達 75% 的北美地區產零組件,才能在跨境時享受免關稅待遇。
布拉德·塞特瑟曾在歐巴馬和拜登政府任職,現在是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他表示,制定原產地規則可能會帶來重大影響。「川普大規模關稅措施中最重要的長期變化可能就是制定能夠界定中國產品的原產地規則,」他說。
但其他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他們認為川普政府未必會制定嚴格的規則,尤其是在川普總統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可能於今秋舉行峰會的商討正在進行之際。中國政府要求取消對其出口商品的關稅,同時進一步收緊了採購美國商品的諸多限制。
「規則中沒有涉及特定國家的內容,這很有幫助,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目前並沒有惹惱中國的風險,」新加坡韓禮士基金會貿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爾姆斯說道。
川普為直接解決轉運問題達成的首個國別貿易協定是 7 月 2 日與越南達成的協議。該協議包含對從中國轉運的商品徵收 40% 關稅的條款。這一條款已經成為限制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角色的全面新策略的藍圖。
但一個月後,越南尚未公開確認轉運條款。除了印尼之外,轉運關稅也沒有出現在美國隨後與東南亞其他國家達成的協議公告中。
最近幾週,川普對中國的強硬語氣有所緩和。他撤回了此前在向中國出口人工智慧晶片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不久之後,他還告訴菲律賓總統,他不介意菲律賓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因為美國同樣與中國有著良好的關係。
對於那些自川普首次宣布對等關稅以來,紛紛爭相安撫他的東南亞國家來說,這種反覆無常不僅帶來了不確定感,也讓他們對與美國簽訂的新協議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
與此同時,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在研究如何打擊那些僅透過本國轉運出口,卻未進行任何加工的中國企業的方法。該地區各國政府簡化了海關流程,並承諾打擊假冒偽劣和非法貿易。它們還認真考慮減少中國零組件在其組裝和出口產品中的比例。
對於被徵收 19% 關稅的馬來西亞政府來說,將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的想法一直都是一項艱鉅的要求。
「我該怎麼說呢?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雄心壯志,」馬來西亞副貿易部長劉鎮東上週在吉隆坡接受採訪時表示。「但雄心壯志遇到實際操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囉。」
新加坡經濟學家普里揚卡·基肖爾表示,美國上週四的命令未提及針對中國的具體措施,這可能反映了川普政府試圖與美國最大經濟競爭對手達成協議的努力。此前,中國曾透過暫停出口對汽車、半導體和航空航天產業至關重要的稀土磁鐵,展示了其在貿易中利用自身貿易槓桿的能力。
「這件事確實讓川普政府意識到,談判桌另一邊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中國的確擺出了強勢姿態,從那以後,美國關於轉運問題的立場有所軟化,」諮詢公司 Asia Decoded 創辦人普里揚卡·基肖爾女士說道。
像沃爾瑪這樣的跨國公司在美國進口中佔據相當大的份額,並且掌握著相當詳細的產品製造過程資訊。但一些分析人士質疑,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是否有能力識別包裹是否真的來自中國。
經濟分析諮詢公司 Capital Economics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執法可能會面臨挑戰,即使直接轉運有所減少,貿易轉移仍將繼續削弱美國關稅對中國整體出口表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