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中國的新一波打壓,恐怕才正要開始而已。

川普正考慮對中國祭出更廣泛的經濟限制,這可能會加速美中關係決裂。他已經提出要限制投資流動,可能會指派官員或推動對中國的投資和技術銷售採取更多限制,還宣布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川普政府頒布的投資備忘錄,被解讀為旨在全面脫離與中國的商業關係。雖然川普可能想利用這些措施跟中國談判,但萬一談判破局,脫鉤的計畫可能就會啟動。美國對中國政策走向的關鍵在於川普本人,他一方面對達成協議有興趣,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中國沒有履行協議而加大施壓力道。他的團隊正在討論加強出口管制,尤其是在晶片領域,並且可能會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權限。雖然有些分析師認為影響有限,但這份備忘錄已經引發關於美國對中國投資,是不是資助了中國政府和軍隊的討論,而且可能還會面臨法律挑戰。

川普總統對中國的強硬言論通常集中在關稅上。但仔細審視他上任以來已經做出的決定可以看出,總統正在考慮對中國採取更廣泛的經濟限制措施,這些措施可能會加速美國與這個關鍵貿易夥伴分道揚鑣。

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已提出了擴大對美中之間投資流動的限制。它任命的官員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可能會推動對中國投資和對華技術銷售採取更多的限制。而且川普已宣布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的關稅,他稱此舉是「開篇第一炮」。

在兩黨官員多年來逐步削減美中經濟關係之後,川普的做法表明,他已為更強有力地切斷這些關係做好準備。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薩姆·薩克斯表示,川普政府上週五頒布的投資備忘錄讀起來像是「一個號令,要完成與中國全面脫離商業關係這一未竟任務」。

「到目前為止,實用主義者們在推行一種更狹義版本的脫鉤方面佔據上風,」薩克斯說。

薩克斯表示,這些聲明可能是川普用來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談判的「討價還價工具」。「但如果談吹了或談得不好(這大概最有可能),我認為這是完成脫鉤工作的藍圖。」

美國將會走多遠的主要未知因素看來是川普本人。總統對與習近平達成可能的協議有興趣,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未能履行兩國領導人在2020年初簽署的協議條款。現在和曾經擔任川普顧問的人表示,川普對中國投資等問題的看法比他的許多鷹派顧問們更具交易性,這一立場的可能結果是,為換取他認為有利於美國的協議,繼續保持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

川普對外國在美投資表示支持,而其他共和黨人則認為這些投資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例如日本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提議、援救TikTok的方案。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說,他歡迎中國公司在美國建汽車廠,條件是雇用當地員工。

「我將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想在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南卡羅來納州建工廠的話,他們可以建,使用美國工人就可以建,」川普去年3月在俄亥俄州代頓的一次集會上這樣說。

川普在上次擔任總統期間放棄了一個可能會讓中國電子產品製造商中興通訊陷入嚴重困境的計畫,因為在那之前,習近平幫助促成了他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

川普的顧問們表示,總統會繼續加大對北京的壓力,因為他可能認為這是一種迫使中國官員做出讓步的方法。因此,貿易緊張關係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加劇。

川普上次擔任總統時曾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本月又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加徵了10%的額外關稅。他說,那是因為中國政府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限制毒品流入美國。中國則做出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的回應。中國還限制了某些關鍵礦產品的出口,並對Google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總統在上任第一天簽署了一份貿易備忘錄,指示他的顧問研究針對中國的其他重要措施,例如撤銷美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給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上週五,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正在推動一項旨在保護美國造船業免受中國競爭的貿易案。

川普的團隊也在討論加強美國出口管制的方法,包括在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監管中據信存在的漏洞。政府的人員任命也表明對中國投資和對華技術出口問題上將採取更為嚴格的立場。

在負責限制對華技術出口的美國商務部,為了任命新人,川普政府最近解雇了幾名該部門的長期雇員,包括曾負責出口管理的副助理部長馬修·博爾曼。商務部助理部長提名人蘭登·海德在國務院任職期間曾主張對中國的科技企業實施更嚴格的銷售限制。

在投資方面,川普以總統備忘錄而非行政命令的形式發出指令,這意味著它不會對任何政策馬上產生影響。但它用寬泛的語言要求財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門制定新規則,不讓美國公司和投資者進行有助於中國軍事進步的投資,不讓與中國有關聯的人「收購關鍵的美國企業和資產」。

總統備忘錄寫道,川普政府將為來自美國盟友的投資建立「快速通道」,美國會歡迎所有來自外國人的「被動」投資,意思是沒有控股權或影響管理能力的投資。

但總統備忘錄提出對某些外國對手(如中國)的投資進行更嚴格的限制,備忘錄稱外國對手正在系統性地投資美國,以獲取技術、智慧財產權,以及對農業、礦產和航運等戰略行業的影響力。

備忘錄稱,川普政府將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簡稱CFIUS)的許可權,將「待開發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即從頭開始建設的新設施)納入其審查範圍,CFIUS負責審查外來投資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備忘錄還要求CFIUS停止使用「緩解」協議,企業可在這種協議中對所有權或技術進行改變,以減輕國家安全擔憂,從而得到允許收購進行的許可。

川普指示他的顧問們考慮擴大對新興技術的限制,以及是否對更多類型的投資(如來自養老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進行限制。他還下令他們審查中國公司通常使用的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特殊結構,批評人士稱,這種結構限制了美國投資者的所有權和保護權。

批評人士稱,兩國間的投資流動幫助了中國政府和軍隊,包括資助了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的活動,並且幫助了美國技術流向中國。

支持保護主義措施的貿易團體「繁榮美國聯盟」對總統備忘錄表示讚賞。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來自美國投資者的資金已讓中國「得以為國家支持的種族滅絕、軍事攻擊性、政府監控機器,以及其他惡意活動提供了資金」。

該組織的高級顧問羅傑·羅賓遜把總統備忘錄稱為「歷史性的突破」。

「希望國會發揮作用,將華爾街一些不計後果、不能原諒的投資做法定為非法,這些投資有利於中國政府控制的不良企業,損害了我們的利益,」羅賓遜說。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總統備忘錄的經濟影響可能有限,而且這項命令可能會面臨法律挑戰。

位於華盛頓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的教授陳玲表示,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已從2017年起大幅下降。因此,她說,她預計總統備忘錄不會引發太大的波動,也不會對中國產生太大的影響。

「我預計總體趨勢不會出現任何令人意外的變化,」她說。

曾任財政部投資安全顧問的吉姆·瑟克萊托表示,備忘錄中的一些想法,如對待開發專案的審查,「超越了CFIUS現有的許可權,可能會在法庭上受到挑戰。」

「川普政府明智的做法是謹慎行事,避免在實施過程中遇到挑戰,因為這可能會最終損害國家安全,」瑟克萊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