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正式登場,各國領袖紛紛坦承《巴黎協定》未能達成預期目標。

在巴西貝倫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揭幕,但這次大會面臨著氣候危機嚴峻,各國合作意願卻不太夠的複雜情況。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持續高溫,但只有大約30位國家元首出席這次峰會,包括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沒有到場。聯合國秘書長和巴西總統都警告說,氣候目標恐怕無法達成,行動的機會正在消失,呼籲大家加快能源轉型,並保護大自然。巴西承諾會增加對熱帶雨林的保護投入,但他們自己在亞馬遜森林的砍伐和石油開採方面,其實也存在爭議。各國在氣候融資和退出化石能源等議題上,分歧非常明顯,現有的減排承諾,距離控制升溫目標還差很遠。

第 30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將於 11 月 10 日星期一在巴西亞馬遜河的第二大港口城市貝倫正式啟動。本週四和週五,峰會正式拉開序幕,各國元首將陸續抵達,發表重要談話。來自聯合國氣候公約組織的 197 個成員國的 143 個代表團已獲得參會資格。在開幕前,聯合國已發布報告稱,2025 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或第三個最熱的年份。從 1 月至 8 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1.42°C,繼 2023 年和 2024 年的創紀錄高溫之後,仍保持高位。

然而,在當下這樣的嚴峻氣候背景下,參加此次峰會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卻僅有約 30 位。歐洲方面,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爾茲、英國首相史達默以及威廉王子預計將於週四和週五抵達。奧地利總統則因為貝倫飯店價格過高而放棄出席。奧地利總統則因為貝倫飯店價格過高而放棄出席。而四個全球五大排放國: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沒有出席。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排放國,僅次於中國,自從川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他也不會出席貝倫會議。

可以說這次峰會充滿了不確定性,巴西環境部長席爾瓦稱,這次峰會面臨非常複雜的局勢,她明確指出,從加薩到烏克蘭,再到關稅戰,武裝衝突和貿易爭端正在削弱應對環境危機所需的合作與團結精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峰會開幕時便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失敗了。」世界未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1.5°C 以內,這以目標是 2015 年《巴黎協定》定下的。隨後,巴西總統盧拉警告稱,應對氣候變暖的「行動窗口正在迅速關閉」。盧拉認為,加快能源轉型和保護自然是應對氣候變暖的最有效途徑。他強調:「儘管面臨困難和矛盾,我們仍需要一份路線圖,來合理、公平地規劃逆轉森林砍伐、擺脫化石燃料依賴並調動所需資源的努力。」然而,盧拉也批評道,「短期自利行為往往凌駕於長遠公共利益之上」。在不安全和互不信任的背景下,這種短視行為尤為明顯。

這樣的言論顯然是有所指,尤其是在只有約 30 位領導人出席的背景下。隨後發言的智利總統博里奇直接指責美國總統川普,指責他在九月聯合國大會上稱氣候變化為「全球最大騙局」這一行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各國政府未能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 1.5°C 以內,而科學家預測這一臨界點可能在 2030 年前被突破,屆時勢必會因為極端天氣頻發而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

巴西的目標是鞏固之前氣候大會的既有成果,而非追求創新或引入新議題,同時保持已岌岌可危的氣候多邊談判體系不被破壞。目前已有 69 個國家提交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規劃至 2035 年的氣候承諾。NDC 是《巴黎協定》中各締約方(國家)自主制定的、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承諾。歐盟因為更新 NDC 而拖延,也讓巴西方面頗感不滿。作為傳統的南北國家的溝通橋樑,巴西被寄予厚望發揮催化作用,推動各方對話。但在 10 月 13 日至 14 日於巴西利亞舉行的籌備會議上,世界各國的分歧仍十分明顯,主要集中在氣候融資和化石能源退出問題上。

此外,森林保護成為這次氣候大會的焦點。巴西呼籲加大對熱帶雨林保護的投入,盧拉週四在各國領導人峰會上啟動了「熱帶雨林融資機制」(TFFF),並指出這一基金將成為 COP30 的主要具體成果之一。巴西已承諾出資 10 億美元,同時希望從其他贊助國家籌集總額 25 億美元。巴西自稱「環境超級大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生物多樣性,該國更新後的 NDC 在 2024 年 11 月公布,承諾到 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較 2005 年下降 59% 至 67%。巴西反覆強調亞馬遜地區的成果,與極右翼總統博索納羅時期(2019-2023 年)相比,森林砍伐減少了一半,2024 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降幅達到 16.7%,創 2009 年以來新高。巴西電力結構中 90% 來自可再生能源,也成為亮點。然而,巴西並非無可挑剔。目前,亞馬遜森林砍伐率再次停滯不前。2024 年 8 月至 2025 年 7 月,亞馬遜地區共砍伐進近 4500 平方公里,相當於法國阿爾卑斯省面積。此外,盧拉積極推動亞馬遜河口的海上石油開採,該計畫可能在獲得勘探許可後立即啟動,這項計畫讓他備受指責。許多媒體批評稱,這種言行不一的矛盾必然會讓巴西在氣候大會上的威信大打折扣。

總的來說,此次氣候大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各國領導人在發言中一再強調,目前的努力遠遠不夠,一些領導人還批評氣候融資不足。2015 年,根據《巴黎協定》,各國承諾制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畫,並每五年更新一次。各國原本應在此次氣候大會前提交更新後的計畫,但截至目前,只有 72 個國家提交了計畫,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的 62%,據統計,如果這些承諾能夠轉化為實際行動,到 2035 年全球排放量預計只會比 2019 年下降 10% 至 15%,聯合國的計算顯示,這與科學家認為為將全球變暖控制在上升 1.5°C 所必需的 60% 減排目標相去甚遠。

目前,為了使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努力取得成功,盧拉認為必須將地緣政治環境與氣候緊急狀況「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