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歐洲各國積極遊說美國,希望加大對俄羅斯的施壓力道,同時也呼籲中國負起責任。

俄烏戰爭還在打,雖然兩國代表團在伊斯坦堡談判,但沒啥共識,美國總統跟普丁講完電話後說要開始談了,結果也沒影。歐盟希望美國硬起來,多給俄羅斯一點壓力,還呼籲跟俄國比較好的中國,要負起和平的責任。同時,歐盟跟英國又推出新一波制裁俄羅斯的措施,烏克蘭則是擔心美國沒耐心了。俄羅斯在談判沒啥進展的情況下,還是在戰場上繼續推進。歐洲好幾個國家都希望中國可以發揮影響力來促和,但因為中國跟俄國的貿易關係,讓中國在俄烏戰爭中也備感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就烏克蘭戰爭議題直接通話兩天之後,美國總統在通話之後宣布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馬上會開始談判的表述並沒有變成現實。所謂馬上是何時顯然目前無人知曉。而川普政府也還沒有像在俄烏兩國代表團在伊斯坦堡首次會談之前發出的威脅那樣,有任何要推出新的制裁措施的跡象。歐洲聯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20日表示期待美國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向普丁政權施壓。與此同時,歐洲也再次呼籲與俄羅斯友好關係不斷升級的中國承擔起在世界和平中的責任。

的確,俄烏兩國代表團幾天前在伊斯坦堡的會談是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三年多以來,雙方首次坐在談判桌前。但普丁並未如烏克蘭總統希望的那樣親自出席,相關會談也並未達成任何共識。美國總統於是約定本週一與普丁直接通話。儘管俄羅斯總統對會談成果的評價多有保留,但美國總統卻樂觀地表示,雙方馬上就會談判。

應該說烏克蘭的歐洲盟友在俄烏兩國伊斯坦堡會談開始前就幾次三番向俄羅斯施加壓力,並發出威脅:倘若俄羅斯不接受無條件立即停火,歐盟將推出更大規模的制裁措施。英、法、德、波四個歐洲國家領導人也在川普與普丁電話會談前,致電美國總統,希望美國與歐洲盟友一道,對拒絕立即停火的俄羅斯推出更嚴厲的制裁。

歐盟說到做到,於20日正式批准對俄羅斯第17輪制裁措施,第18波制裁措施也已經提上討論日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0日在社群媒體X也就是前推特平台上貼文表示:是時候加強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以便達成停火。

烏克蘭戰爭重新加強了已經正式退出歐洲聯盟的英國與歐洲的合作。英國政府20日與歐盟同天推出針對俄羅斯的新一波制裁措施。

以進一步制裁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的歐盟,也正努力推動華盛頓採取同樣的行動。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20日表示,如果俄羅斯繼續拒絕停火,歐盟期待美方如前所說,做出強而有力的反應。卡拉斯表示,大家並沒有看到真正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的作為。她表示,烏克蘭已經接受無條件停火,現在歐盟希望看到此前承諾要採取相應措施的的各方做出行動。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既希望盡快停火,更擔心美國失去耐心,退出斡旋。19日,他一方面指責俄羅斯為爭取時間而拖延,另一方面也強調,美國對俄羅斯出台新的制裁措施對阻止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的行動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俄羅斯方面的拖延在某種程度上令美國政府陷入被動。國務卿盧比奧20日在參議院強調美國並沒有向俄羅斯做出任何讓步。但同時也解釋說,川普政府選擇了不以制裁威脅俄羅斯,因為如果這樣做,俄羅斯就會停止談判。而維持溝通有利於推動俄羅斯坐上談判桌……不過,從盧比奧的表述來看,美方目前也沒有普丁接受與烏克蘭啟動談判的日程表。他表示,美方還在等待俄羅斯給出可以走向停火的總體條件,然後開始結束衝突的具體談判。據他所說,俄羅斯可能在這幾天,可能就在本週拿出相關的路線圖……

川普政府自上任以來就選擇了避免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的策略。但到目前為止,這種作為收效甚微。烏克蘭戰場上,雙方交火並未停止。雙方各自的立場也始終完全相反。烏克蘭希望先達成一項30天停火,展開談判,普丁政權則是希望邊打邊談。俄羅斯正借著談判桌上進展有限的局面,在戰場上不斷推進。普丁20日前往俄軍不久前才全面收復的庫爾斯克視察,儼然是要炫耀戰果。這是俄軍全面收復該地區後,普丁首次前往視察。

烏克蘭戰場遲遲無法達成停火,歐洲各國在推動美國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的同時,也重新向與普丁政權交好的中國發出呼籲。根據法新社報導,德國新政府外長19日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向中方明確談到了烏克蘭議題以及歐洲推動停火的努力。 德國外長向中方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攸關歐洲的根本利益,破壞歐洲的和平秩序。中國有責任推動世界和平。在此之前,德國新總理梅茨上週也在聯邦議會發表講話時,對中國與俄羅斯日漸密切的關係表達憂慮。他表示,德國會堅定地推動中國為解決烏克蘭戰爭而努力。

19日抵達北京訪問的丹麥外長也表示,在與中方的會談中,“開誠布公”地談到了中國對俄羅斯“有問題的”支持,希望中方利用它的影響力,推動莫斯科結束這場戰爭。丹麥外長特別指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尤其應當承擔起責任。

中國政府始終強調中國立場中立,也支持雙方對話解決衝突,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再次表示,中國“支持俄烏直接對話談判”,“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的努力”。不過,俄烏戰爭這三年,中國與俄羅斯的友誼不斷升級。雙方日益擴大的貿易往來使得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得以繼續運轉。這種局面也成為當前中歐關係難以繞開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