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廣:非常感謝蔣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首先請您談談出席此次會議的感受。
蔣萬安: 這次巴黎市政府特別舉辦巴黎氣候協定十週年的城市高峰會,台北市政府很榮幸應邀而且是唯一出席峰會的亞洲城市,非常高興藉此機會分享台北市在環境永續治理方面的經驗,台北市按照巴黎協定的宗旨制定了清楚的規範,我們是台灣第一個制定靜零排放管理條例的城市,我們也盡量在全力向這個目標努力. 另外,我們在會上分享了這幾年台北在垃圾分類以及廢品回收方面的成果, 自從垃圾不落地,隨袋徵收的政策出台之後,垃圾的回收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政策推出之前,我們的垃圾回收率僅有2%, 而現在已經高達66%, 我們的整體的垃圾處理量也大幅下降了65%, 所有這些都讓別的城市感興趣,他們紛紛在會後來詢問台灣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也藉出席此次會議來了解其他城市在減排方面的措施,比如說,巴黎市長在減少城市車輛營運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說,我們昨天到第三區去實地去看了一下週日如何實施禁止車輛通行的政策,警察在外圍一輛輛的檢查車輛是否有特別的通行證可以通行,否則就必須改道,我們看到行人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街頭行走。台北其實也開始推行一個綠運輸系統,我們除了捷運之外,還推行了連結“最後一哩路”的政策,鼓勵民眾使用自行車,推出了前30分鐘免費的政策,執行之後,已經有25% 的人從汽車與摩托車轉而選擇自行車。
法廣: 您在會上談到台北將在2029年舉辦國際智慧運輸大會,那台北市在車輛電動化方面有什麼計畫?
蔣萬安:是的,我在會上也談到,台北市在氣候行動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投資,在交通方面,我們希望在2030年前將公共交通全部的電氣化,此外,我們還在修建六條捷運路線,希望它們成為市民朋友搭乘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從而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率。
法廣: 您說到台北是第一個提出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目標的台灣城市,能否介紹一下,除了車輛電動化之外,還將採取哪些措施來減低碳排放?
蔣萬安:台北市的整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住房,碳排放比例佔75 %, 交通排放為15 %, 所以,台北市修改了建房法規,未來的建築必須使用環保的建材,而且在設計規劃上必須符合綠建築的標準,這些的都是我們達到靜零排放的措施。
法廣:那就已經存在的居民住房呢?是否也有一些住房改造提高節能效率的一些政策呢?比如說,對居民進行補貼促使他們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以及提高住房的隔溫功能?這方面有沒有一些預算?
蔣萬安:我們至少今年在執行氣候治理方面的預算超過六億美元,當然,這其中交通,住房以及垃圾處理等都囊括在內,當然,我們期待這筆預算的金額能夠逐年的增加。
法廣: 另外,在塑料回收方面,台灣與中國大論都面對一個同樣的問題,食品外賣行業非常發達,如何處理堆積成山的食品包裝?台北市政府有何良策?
蔣萬安:台北市的小吃,夜市非常豐富,飲食文化非常發達,過去我們也曾經禁止過一次性塑料餐具,今年我們預定在所有的旅館飯店都不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等用具,這些措施在實施方面遇到一些阻力,不僅僅是市民,國際觀光客也有一些反對。不過,我們認為對的事情,我們就會去堅持。所以,我們應該很快就落實這一措施。
法廣:我們再回頭來關注您剛才提到的台北市舉辦2029年國際智慧運輸大會的計畫,您是如何設想的?規模又將如何?是否會邀請全世界各地的城市,也包括中國大陸的城市?
蔣萬安:這個國際智慧運輸大會我們在過去一直在爭取,這次很榮幸獲得了舉辦權,這是一個完全聚焦在智慧交通,運輸網路部件以及彼此交流最新技術的平台,所以我們非常歡迎世界個大城市都能夠派團來台北參加,我們目前計畫舉辦200場座談,預計將會有兩萬多位國際友人來台北,這是一個銜接智慧城市以及國際半導體產業的一個很重要的世界運輸大會,我們當然期待來自各地的朋友能夠共同分享智慧運輸上最新的技術,以及如何通過智慧運輸來減低碳排放等等。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能夠減低排放,許多城市都有了共享單車,使市民能夠更加方便更加安全的使用公共交通,再就是如何提升運輸的效率,包括如何構建一個城市,比如說15分鐘城市的概念,市民朋友通過智慧運輸到所有的目的地都在15分鐘以內,到醫院,到學校,到工作單位都只需要15分鐘的時間。
法廣:今天巴黎城市峰會的主題是巴黎氣候協定十週年,能否介紹一下,十年前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的時候您自己在哪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當時對氣候議題有多少了解?
蔣萬安:2015年我在台灣從事律師工作,當時正準備參選立法委員,從律師轉換成立法者的角色。所以,這十年我從立法者,當時也在立法委十分重視氣候問題,推動相關的法案,今天又作為市長從行政上全力推動 各項減排的措施與政策,所以,十年來一直在協助如何面對氣候變遷這樣重要的課題。
法廣:十年來您個人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感知是否有所演變?
蔣萬安:我想十年來全世界對氣候議題的重視越來越高,都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比如說,今天在巴黎確實感到氣溫很高,許多法國以及歐洲朋友也都確認這幾年歐洲的氣溫升高了,這是氣候變遷帶來的效應,不止是歐洲,台灣以及世界各地都明確地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當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樣的衝擊,也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執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
非常感謝台北市長蔣萬安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
綠色和平組織台灣辦公室就蔣市長的上述言論評論說: “氣候行動不能只有願景,更需要落地的政策與全民參與的路徑。若台北市要成為淨零轉型的領頭羊,就必須放寬限制、提高預算、並重新扮演「政策整合者」的角色,而不是只做「氣候宣示者」”。
綠色和平組織在接受法廣書面採訪時表示:“根據台電112年統計年報,台北市在六都中的電力自給率排名墊底,僅1.4%,絕大部分電力仰賴外縣市供應,然而在電力需求日益增加時仍積極招商,比方說若要打造北士科淨零示範區、引入半導體等高耗能產業的同時,並未搭配能源因應策略,例如增設儲能、強化電網、擴大綠電建置等,這對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而言,是個極大缺口,急需有力政策補足,而非一邊增加用電排碳,一邊喊淨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