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任在野黨領袖反對增加國防預算

台灣主要在野黨新任領導人鄭麗文表示,台灣很難把國防預算拉高到GDP的3%以上,還批評美國對台灣軍費支出的期望太高。她強調捍衛台灣的決心,但反對隨便開「空白支票」,而且覺得軍備競賽並不是必要的,應該優先考慮跟北京對話,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她也說願意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並認為兩岸「現狀」不可能永遠不變。

台灣主要反對黨新任領導人鄭麗文告訴法新社,台灣沒辦法承受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3%以上。美國正施壓要求台灣政府加強對中國的防禦。她的立場可能危及台灣政府加強國防的計畫。

鄭麗文在週六正式就職前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台灣不是提款機」。這位政治領導人表示,「我們當然有決心捍衛台灣,但這並非一張空白支票」。她認為「美國的期望遠遠超出了合理範圍」。

國民黨(她擔任主席)在台灣民眾黨的協助下控制著議會,從而控制著政府預算。這兩個政黨比執政的民進黨更傾向於同中國保持緩和的關係。

在美國的壓力下,台灣總統賴清德希望將明年的國防開支提高到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到2030年提高到5%,因為美國希望台灣增加開支,以防範中國可能的攻擊。

賴清德政府提議明年投入9495億新台幣(260億歐元),佔GDP的3.32%。政府還計畫申請高達1兆新台幣的特別撥款,用於升級防空系統,並提升戰時彈藥的生產和儲存能力。

但這些開支必須獲得議會批准。然而,議員們已經削減了2025年的預算,並凍結了部分國防開支。

鄭女士表示,其黨內「絕大多數」成員都贊同她的觀點。

國民黨前領導人朱立倫曾表示,該黨支持國防預算佔GDP比重超過3%,但反對台灣購買美國武器裝備。

根據美國國會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只要台灣不宣布獨立,美國就有義務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

然而,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對於台灣遭受中國攻擊時它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仍態度模糊。

鄭女士指責總統賴清德將台灣推向一場潛在的戰爭,她認為台灣將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輸家」。

「現狀」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鄭女士表示,她希望優先考慮與北京的對話。她說,「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我們就無需進行無謂的軍備競賽」。

2016年,隨著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上台,中國中斷了與台北的高層對話。

台灣與中國的衝突可追溯至75年前的中國內戰。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隊在被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擊敗後,退守台灣。

鄭女士認為,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現狀」‘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她表示,「我們目前正在努力避免局勢惡化,我們希望促進和解與和平",並補充說,她願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現年55歲的鄭麗文最初在民進黨開始她的政治生涯,2005年加入國民黨。她是10月18日國民黨選舉中唯一的女性候選人,這次選舉因中國干預的指控而蒙上陰影,引發台灣情報部門的調查。

北京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威脅要用武力收回台灣。

習近平在鄭麗文獲勝後向她表示了祝賀,並呼籲雙方「朝著國家統一邁進」。

在國民黨連續三次在總統選舉中失利後,鄭麗文表示,她的政黨「不能再輸掉」2028年的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