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晚上11點,香港國安法正式實施。在這5年間,社會漸漸從激烈的街頭運動走向沉默,香港當局大規模逮捕異議人士,已讓民主運動噤聲。如今,香港街頭的抗議聲、吶喊聲已消失,市民將心思放回日常生活,努力適應時代的巨變。
不過,政府並未放鬆警惕,持續緊盯「軟對抗」。對異議聲音的打壓仍在擴大,更波及餐廳、書店與其他小型商家。根據美聯社報導,即使在今天的香港,那些曾與民主運動有關聯的「黃店」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政府檢查、匿名檢舉與各類監管審查,所受的鉗制越來越緊。
也因為如此,根據英國廣播電台報導,在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出現一輪移民潮,至今約有30萬人移居海外。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數據,截至2025年3月,共批出約17.9萬宗的BNO簽證申請。
其中也有不少選擇前來台灣移居的香港人,根據台灣移民署的統計,2020至2024年間,總共有42,925名港人來台居留,不過成功獲批定居的總數則僅有7,869人。
台灣雖伸出援手但緩不濟急
在2020年6月18日,台灣陸委會公布「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專案」,協助受政治逼害的港人留台生活。當年「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標語隨處可見。不過,人道救援專案畢竟只是一個專案,不像別國可能有難民法的規定,台灣沒有難民法、也沒有政治庇護的規定。
政府曾公布,在實施這個專案一年多以後,大概有一兩百人申請這個專案,但至於現在到底有多少人申請,或者是有多少人通過,數據卻不明朗。
而2025年4月初,18位民進黨立法委員提出《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主張提高港澳人士移居台灣的門檻。 要求透過依親、投資、專業技術等類別移民台灣的港澳移民,申請定居的年限從一年延長到六年。並且同樣要求他們比照適用外國人,包括中國移民的「歸化政策」,放棄原來的港澳身分。
修正草案的關係文書解釋說,修法是因應近年香港的社會劇變,並防堵中共透過港澳移民對台滲透。尤其是北京當局正以「洗人口」的方式,大量引進中國人到香港。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港澳條例》修法只是多項「國安法案」的配套措施之一,以防止中共對台滲透。他擔心會有中國人在拿到香港身分後,透過寬鬆的移民管道來台,增添國安風險。
對此,有居住在台灣的香港人對收緊港人移民政策表示失望,也有人質疑提案的可行性,認為取消「香港籍」不符合台港兩地現行的法律。
目前這項修正草案在立法院遭到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阻攔,未能進入一讀程序。有分析認為,提案的未來走向取決於執政黨與在野黨在立法院的政治博弈。但這難免引起香港移民的擔心。
另外,賴清德總統3月時在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推出十七項防滲透和統戰措施,其中也明確將為港澳人士增列「長期居留」選項。
陸委會隨後跟進,稱將為香港人設計長期居留簽證,讓他們只能來台工作、生活,但不享有入籍資格和投票權。另外,他們還考慮增設「國安觀察期」,拉長居留、定居個案的審核時間。
根據英國廣播電台報導,一家專為香港移民服務的台灣公司負責人表示,根據她的統計,自2019年中起,台灣已經先後八次針對香港移民,調整行政法規或從嚴審查居留、定居資格。更有不少經手的客戶已經走上了「二次移民」。
台灣然仍是香港移民能繼續為港發聲的地方
不過即使如此,台灣還是成為離港移民能夠繼續為香港發聲的地方。香港藝術家Kacey Wong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他過去因為在香港參與過2014年的「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送中運動」,並在各大小遊行抗爭現場做富有批判及諷刺的行動藝術。受中共的報章針對,讓他覺得在香港運作變得very危險。
Kacey在四年前透過台灣「就業金卡」計劃申請移居到台灣,現在他居住在台中並且在台中建立了藝術工作室,把過去20多年的藝術作品全都搬了過來。同時,他也在台灣創作與策展許多有關人權與自由的展覽,並與台灣議題連線。他感謝台灣讓他能夠繼續創作,為不能發聲的人繼續發聲。
針對台灣的移民政策,Kacey表示,雖然台灣沒有歐美國家的難民政策,但仍是有很多其他渠道讓有需要的人來到台灣,例如專案、就業金卡、投資移民等。
Kacey提到,四年前他決定來台灣而不去英國的原因,就是希望加入台灣這個戰線一起對抗中共,透過藝術創作去產生「軟實力」對抗,這往往比「硬實力」更便宜及更持久,建立每位公民的反共、反獨裁、反威權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