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中國政府為了讓經濟好轉,一直承諾要促進老百姓多消費,但很少有具體措施。
週三,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再次承諾「大力提振消費」,但還是沒有提供多少具體細節,也沒有表示會拿出多少經費來支持。
政府的預算和年度工作報告發布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之日,這是中國政治日曆上最重要的一天,報告為今年的經濟設定了 5% 的樂觀成長目標,但幾乎沒有提到今年如果不讓出口再次激增的話,要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隨著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依賴貿易實現經濟成長的做法已面臨新的挑戰。
「經濟成長的阻力仍然非常大:房地產市場還沒穩下來,消費者信心還停留在低水平,」瑞銀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現在又來了新一輪的關稅,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需要政策來扛起重擔。」
以下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一些要點,以及這個預算對於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意味著什麼。
政府發給消費者的訊息:消費!消費!消費!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存在通貨緊縮問題的地方之一,通貨緊縮指的是經濟中出現了許多物價都在下降的情況。通貨緊縮對那些正在艱難應付日用品和其他開支的美國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能給經濟帶來嚴重問題:近年來,中國的許多公司和家庭的收入都在縮水。通貨緊縮還提高了償還債務的成本,並鼓勵消費者延遲購物,因為他們預期未來的價格會更低。
中國的領導層週三承認了這個問題,他們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設在 2%,這是 20 年來的最低目標。為扭轉物價下跌的趨勢,實現這個通膨目標,政府需要讓家庭覺得更有錢。
一個辦法是擴大國家的社會安全網。官員們說,將把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 20 元,但專家們認為這是個過低的象徵性數字。官員們承諾發放育兒津貼,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務,但沒有給出任何細節,育兒和養老是家庭的兩個主要負擔。他們還提出要提高工資。
政府想吸引老百姓購買家用電器和智慧型手機等物品,讓他們去看電影、到餐館吃飯。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已向居民發放了餐飲、旅遊、體育運動等方面的優惠券,最高打折 30%。
但中國領導人週三沒有宣布全國性的優惠券,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為想用以舊換新方式購買汽車、電器(甚至電鍋)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補助。
政府還打算創造 1200 萬個城鎮就業崗位,把城鎮失業率保持在 5.5% 左右。
政府希望有更多像 DeepSeek 這樣的公司。
本土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DeepSeek 取得的巨大成功激發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喚醒了政府對民營企業能力的重視。上個月,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馬雲等中國企業家見了面,發出信號表示將暫停對科技行業的多年打壓。馬雲是中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但四年來一直遭到邊緣化。
政府在週三表示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
這是實現習近平讓中國在技術上自給自足、與美國一較高下的雄心壯志的一部分。
這也是政府更廣泛意識的一部分,政府已認識到,中國的科技行業是推動消費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關鍵因素。習近平幾天前與馬雲等民營企業負責人見面時要求他們「先富促共富」。幾天後,中國兩家最大的雇主——外賣公司美團和京東宣布,將逐步為公司的全職外賣騎手繳納社會保險。
中國政府能支出的資金越來越少。
在過去 40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曾一直受益於不斷增長的稅收收入。這些錢幫助它們支付了建設大範圍高鐵網絡、提供巨額工業補助,以及快速提高軍事力量的費用。
那些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通貨緊縮正在蠶食政府的財政基礎,開始削弱開展大型項目的能力。
財政部報告給出的一系列數字顯示,政府去年的稅收收入比預期低了不少,其結果是中國的預算赤字正在擴大。
政府收入的第一大稅種是增值稅,這是一種對中國幾乎每筆買賣都徵收的銷售稅。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去年的增值稅收入與上年相比意外地下降了 3.9%,幾乎比財政部的預計低了 8%。
儘管如此,財政部預計今年的增值稅收入會有顯著成長,幅度為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