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化太陽能板過剩產能有新招:賣到非洲去

中國銷往非洲的太陽能產品暴增,光是過去一年出口的太陽能設備,加起來的裝置容量就超過15吉瓦,幾乎是非洲2023年裝置容量的兩倍。由於中國國內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的價格大跌,而非洲市場的潛力相當大,有超過六億人還沒用上電,而且電力供應也不太穩定。南非和奈及利亞是進口中國太陽能板的主要國家,其他像是獅子山和查德的進口量也很可觀。便宜的中國太陽能板有助於非洲發展綠色工業,但太陽能能不能改善非洲民眾的生活,就得看安裝和發電的速度了。

中國向非洲出口的太陽能產品正在激增。

根據全球能源智庫 Ember 對中國出口數據的分析,在過去的一年裡,中國企業向非洲大陸多國出口了大量的太陽能設備。這些出口產品累計裝機容量超過 15 吉瓦,使得非洲 2023 年的裝機容量(外界估算這個數字為 20 吉瓦)幾乎翻了一番。

“過去 12 個月的太陽能板進口總量有可能顯著提高非洲許多國家的發電量,”Ember 的報告寫道。

這是中國在全球再生能源技術製造和銷售領域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企業生產全球絕大多數的太陽能板,以及用於製造太陽能板的光伏組件和晶片。中國太陽能行業對世界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說服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他們可以用太陽能生產廉價的電力。

這一雄心目前獲得了低成本和高需求的加持。由於國內產能過剩,中國太陽能板的價格已大幅下跌。中國企業迫切需要開拓新市場。非洲國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非洲大陸有逾六億人尚未用上電。即使在有電力供應的地方,停電也是常見的問題,這個問題近年來已導致各類企業轉向使用噪音大、污染重的柴油發電機。

根據 Ember 週二發布的分析,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間,非洲國家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增長了 60%。

非洲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南非和奈及利亞的進口量位居前列。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以及光伏組件(能簡單地組裝成面板)的國家範圍極廣。獅子山共和國進口的太陽能板相當於其目前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查德則接近其目前總發電量的一半。

非洲第三大進口國阿爾及利亞很可能將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組件用於中資企業建設的太陽能電站。但在其他國家,太陽能板正悄然遍布城鄉的住宅和企業建築屋頂。

與 Ember 的分析無關的波士頓大學教授凱文·加拉格爾說,這項研究揭示,中國面臨廣闊的市場機遇,尤其是在美國放棄支持其所稱的“綠色能源創新”之際。

“廉價的進口能幫助加強非洲綠色工業化的基礎,並緩解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加拉格爾說。“非洲沒時間關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他們需要的是廉價的綠色能源。”

非洲對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的投資仍然滯後。據國際能源署估計,非洲近三分之二的能源投資仍流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發電項目。

非洲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僅支撐了化石燃料驅動的經濟,也為新能源經濟提供了條件。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公司一直在奈及利亞和安哥拉開採石油。中國正在烏干達修建一條輸油管道。

中國還利用非洲大陸豐富的礦產資源來開發新能源技術,包括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礦和尚比亞的銅礦。這兩個國家都已增加了中國太陽能設備的進口。

太陽能是否可以真正改善普通非洲民眾的生活取決於這些中國產太陽能板能否快速投入發電。Ember 的分析用的是中國的出口數據,沒有追蹤太陽能設備運到目的地國家的時間,也沒有追蹤這些設備的安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