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愛情」:《拜金遊戲》反映出中國社會的男性焦慮

《撈女遊戲》是中國一款很紅但爭議也蠻大的電玩,玩家要扮演「感情詐騙獵人」,專門揭穿愛情騙局。這遊戲的故事背景是一個送貨員被直播主騙光所有積蓄後展開復仇,引發大家討論愛情、婚姻跟經濟安全感這些社會焦慮,尤其是在高房價、工作不好找、社會階級又難以流動的情況下。這遊戲觸及了男生在戀愛關係中很怕變成「人肉提款機」的受害者心態,還有對天價聘金那些習俗的不滿。雖然有些男玩家很愛玩,但也因為有歧視女性的傾向被罵翻,還引發了關於女權主義、社會不平等跟政府該扮演什麼角色的爭議。

一名快遞員愛上了一個女主播。女主播引誘他,榨乾他的積蓄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心碎之下,他改頭換面成為一名成功商人,決心向這類女人復仇。

這是《撈女遊戲》的劇情,它是中國最熱門也最具爭議的電子遊戲之一。

這款互動遊戲於6月推出後大獲成功,在全球遊戲平台Steam中國版的排行榜上一度位居榜首。其宣傳語“是誰,殺死了愛情?是撈女殺死了愛情”在中文社群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玩家扮演“情感詐騙獵手”,在戀愛關係中周旋,既要識破騙局、守護荷包,也要保護自己的心。

遊戲社群版塊中,一條獲讚頗多的評論稱其為“我們這代中國大陸男性的悲歌”。另一條則宣稱:“男人,絕不後退一步,這是決死的鬥爭。”

這款遊戲吸引了心懷不滿的年輕人的熱情,同時也遭到了其他方面的猛烈抨擊。它被抨擊為厭惡女性。一些男性玩家抱怨遊戲迎合了中國政府對結婚率和出生率急劇下降的擔憂。

圍繞《撈女遊戲》的爭論揭示了中國男性內心深處的怨恨,以及對愛情、婚姻和經濟安全的廣泛社會經濟焦慮。

近年來,高昂的房價、不斷惡化的就業市場和有限的社會流動性加劇了停滯感,讓許多中國年輕男性心灰意冷。經濟不景氣與對約會、婚姻和男子氣概的焦慮交織在一起,滋生出一種情感上的絕望感。

中國網路上充斥著男性的怨言,他們說在戀愛關係中感覺自己淪為了“行走的錢包”,從而延續了一種受害者的感覺。

出於對經濟、就業、高婚姻成本和性別失衡的焦慮,許多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去年,有610萬對夫婦登記結婚,比前一年下降了21%,不到2013年的一半。

“經濟下行是真實的,就會有焦慮情緒,”北京的一位影片製作人說,因擔心遭政府報復,他僅透露自己姓黃(音)。他在採訪中稱這款遊戲是“很廉價很投機的產品”,“很精準切中了中國目前劇烈的兩性對立情緒。”

他認為,這款遊戲對非自願單身者(incel)尤其具有吸引力。這類男性自認對女性缺乏吸引力。作為一種全球現象,非自願單身者往往將戀愛不順歸咎於女性。他們通常在經濟上處於邊緣地位,在社會上被孤立,將這款遊戲視為一種療癒,也是一種反抗。

一位僅透露自己姓席(音)的失業男子現年23歲,與父母同住,他告訴我:“我承認厭女,但也不是不想戀愛,好像有那麼一點願望。”他說自己從未談過戀愛,希望《撈女遊戲》能教會像他這樣的男人如何處理感情。

大學畢業後,席先生曾在一家電子裝配廠短暫工作,還做過電話客服銷售。他說,因健康原因和覺得無聊,他辭去了這兩份工作,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路上。他還參加了對被認為支持女性主義的品牌(如京東)的線上抵制活動。這家電商平台去年因聘請了脫口秀演員楊笠而成為眾矢之的,她曾開玩笑說:“男人為什麼明明看起來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抗議發生後,京東與楊笠解約。

席先生表示,他對女性和女性主義的看法受社群媒體影響,有時會後悔並刪除一些過激言論。但他說,有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在網路上和女性爭執。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席先生覺得自己受到雙重壓迫——來自女性和政府。“中國共產黨還有中國政府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我們形成了是兩個世界,他們看不到我們的真實情況,”他說。

《撈女遊戲》的開頭是一位心碎的肥胖男子正要跳樓自殺。這被廣泛認為是影射2024年的一起事件:一名男子在女友提出暫時分開後,跳入長江身亡。

警方調查後認為該女子並無過錯,稱這是“真實戀愛關係”。但一些男性稱她是“撈女”,要求追究其法律責任。

遊戲評論區引用的另一個案例是2023年山西省的一起案件。一名男子因強姦未婚妻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辯方辯稱,訂婚意味著同意,尤其是在該男子支付了約10萬元的所謂彩禮之後。但法院做出了不利於他的判決。該判決被收錄到中國最高法院的案例庫中,提升了其重要性,也進一步激怒了男性評論者,他們認為這證明女性主義者已經控制了司法系統。

諸多不滿的核心是彩禮——這是中國的一項傳統習俗,即新郎家在婚前向新娘家支付金錢或禮物。彩禮曾被視為一種善意的表達,如今常被視為一種金錢交易,也因此充滿爭議。

在中國一些男多女少的地區,彩禮金額可能高達數十萬元,給年輕男性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男性玩家和網友有時將這一習俗稱為“合法搶劫”。

女性主義者和許多人則認為,這一體系源於社會更深層次的不平等。她們指出,女性未必是經濟上的受益者。

“彩禮通常的受益者並不是女兒,”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女權倡導者李思磐在採訪中說,“很多時候是要提供給自己的父母,甚至主要是父母要拿來做兄弟交給別人的彩禮。這種情況下,彩禮是一種代際剝削,也是對姊妹的剝削。”

她說,政府未能解決更廣泛的不平等問題,也未能為女性提供充分的社會安全網,這加劇了兩性之間的不信任。

一些男性玩家開始抵制《撈女遊戲》。在開發商前方工作室公開感謝女性玩家的支持後,一些男性玩家發布了取消購買的截圖以示抗議。遊戲導演隨後就傷害玩家感情一事發表了道歉聲明。前方工作室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政府對這款遊戲的態度則更為矛盾。遊戲推出後不久,工作室將其中文名稱改為《情感反詐模擬器》。其英文名稱未變,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為了規避批評、安撫政府。

但《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正面評論——後被新華社轉載,強調這款遊戲的公眾教育潛力。

文章指出:“網路婚戀詐騙案件持續高發,(這款遊戲)希望幫助青年群體樹立‘學會保護自己,才能守護真心與愛情’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