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總統普拉伯沃9月8日改組內閣,任命幾位新成員。普爾巴亞(Purbaya Yudhi Sadewa)出任財政部長;費利(Ferry Juliantono)擔任合作社部長;穆罕默德伊凡(Mochamad Irfan Yusuf)執掌朝聖部;穆塔魯丁(Mukhtarudin)則領導移工保護部。這次改組源於8月下旬至9月初印尼主要城市爆發的抗議浪潮,民眾對社會不公、菁英特權和警方強硬執法的積怨,點燃了導火線。
普拉伯沃的執政團隊即將迎來上任一週年,這次內閣改組可視為政策調整的訊號,也是總統對動盪局勢的政治回應。新人事任命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普拉伯沃撤換了長期被視為印尼財政審慎保障者的慕燕妮,改讓經濟學家普爾巴亞出任財長。普爾巴亞知名度不高,缺乏直接財政管理經驗,令市場感到不安。股市指數(IHSG)隨即下跌1%到1.3%,離岸印尼盾匯率走弱。
不過,普爾巴亞擁有普渡大學經濟學高級學位,具備紮實的技術官僚資歷。他2020年起領導印尼存款保險機構,之前在證券公司Danareksa Securities、海事與投資事務統籌部,以及前總統佐科首個任期內的總統執行辦公室等機構擔任高級職務。有人認為,普爾巴亞的仕途與印尼經濟委員會主席、前海事與投資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有關。再加上內閣其他人事變動,引發外界猜測,普拉伯沃正清除內閣中明面上的佐科鐵粉。
普拉伯沃撤換慕燕妮(她因推行不受歡迎的稅收和緊縮政策,成為眾矢之的),同時保留警察總長里斯特約的職務,顯示其深思熟慮的政治考量。普拉伯沃犧牲一名技術官僚,或許認為這是兩全之舉,既能回應民眾的經濟訴求、平息民怨,也能避免動搖他用以維持社會穩定所依賴的安全機構領導層。這種選擇凸顯了他的執政風格——相較於結構性的民主改革,他更重視忠誠度和強制穩定。
從其他人事調動來看,普拉伯沃的整體策略更側重於鞏固控制權,而非回應民意訴求(例如民眾要求解雇警察總長)。接手合作社部門的費利來自大印尼運動黨(Gerindra),長期效忠普拉伯沃,由他接替佐科親信布迪(Budi Arie Setiadi),可能意味著普拉伯沃有意壓縮佐科陣營的政治空間。此舉雖未構成公開對抗,卻顯示普拉伯沃正將黨派忠誠置於聯盟包容之上。在商界和觀察家看來,這個舉動釋放的訊號很明確:政府在加強內部管控,可能進一步邊緣化佐科派系。這雖能短期凝聚普拉伯沃陣營,但可能加劇與佐科和其追隨者的緊張關係,對執政大聯盟的前景構成不確定風險。
原政治與安全統籌部長布迪(Budi Gunawan)、原青年事務與體育部長也被撤換,而且沒有立即公佈繼任人選(編按:普拉伯沃9月17日二次改組內閣已公佈人選),增添了不確定性。布迪是退役警察總長,還當過國家情報局局長,與鬥爭派民主黨黨魁美加華蒂關係密切。他被免職後,國防部長夏弗里被任命臨時代理人,此舉進一步動搖印尼文官與軍方的權力平衡,因為此舉讓國防與內政事務集中在一名軍方人物掌控中,即便只是暫時的。外界因此更加擔心,普拉伯沃可能更深層侵蝕改革後政府文官主導軍方的原則。即使這種安排可解釋為提升行政效率,但軍事化治理的表象仍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撤換布迪還有另一層意義,即拉伯沃與昔日盟友美加華蒂關係的重新校準。通過邊緣化這名美加華蒂親信,普拉伯沃實際上削弱了美加華蒂的影響力,同時加強對政治安全機構的掌控。若他任命自己的心腹擔任政治與安全統籌部長,就更是如此(編按:普拉伯沃已任命大印尼運動黨的賈馬里(Djamari Chaniago)出任此職)。這個舉動強化了普拉伯沃的權威,卻可能在未來需要鬥爭派民主黨支持時把關係搞僵。總統的這一舉措或許能帶來短期一致性,但長期而言,鬥爭派民主黨在印尼民主平衡中的角色會面臨質疑。
另一方面,新任朝聖部長穆罕默德伊凡是已故伊斯蘭教士聯合會(NU,簡稱伊聯)創始人哈希姆(KH Hasyim Asy’ari)的孫子,與大印尼運動黨也有淵源,他的任命為這個新成立的部門注入了宗教資本。如果管理得當,這個部門既可以服務於政策需要,也可以發揮選舉功能。穆塔魯丁是戈爾卡黨幹部,與商界有聯繫,普拉伯沃任命他領導移工保護部,能體現聯盟妥協,也預示國家會加強監管政治敏感的移工領域。
總體而言,這次內閣改組旨在實現戰略重置,或最起碼進行政治校準——關鍵的經濟和其他重要職位由總統親信執掌,同時可能存在聯盟內部私下交易。這些舉措難以平息公眾憤怒,若新任官員表現欠佳,更可能加劇市場動盪。普拉伯沃逐步將更多親信納入內閣,很可能意在削弱佐科的影響力,同時加強政策協調。朝聖、合作社及移工保護升格為內各部門,則表明總統同樣重視象徵性政治與分配性政治。然而,此次改組可能強化外界對軍事化趨勢加劇及權力集中化的觀感。如果部長任命取決於忠誠而非表現,印尼將面臨學者稱之為“威權韌性”(authoritarian resilience)的風險,即民主制度形式上完好無損,實質卻已空洞化。
作者雅努阿爾(Yanuar Nugroho)是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資深客座研究員。本文原載研究院9月11日電子刊物Fulcrum。海珂嫻譯。
英文原題:Prabowo’s Cabinet Reshuffle: Consolidating Politics, Recalibrating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