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的雨水竟然驗出含有塑膠微粒,恐怕會污染環境,還會危害人體健康。

印尼的研究指出,雅加達的雨水裡普遍含有塑膠微粒,平均每天每平方公尺大約有15顆左右,雨季的時候沉積速度會更快。主要的汙染來源是沒有經過處理的垃圾掩埋場,導致塑膠分解並擴散到空氣和雨水裡。當局已經擴大監測系統,並且計畫興建垃圾發電廠來解決問題,同時也警告,塑膠微粒汙染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

(雅加達綜合訊)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自2022年起展開的研究顯示,雅加達的雨水樣本普遍存在微塑膠,對環境和居民構成威脅,引發人們對日益嚴重的都市環境污染的新擔憂。

根據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在雅加達沿海區域的雨水樣本中,平均檢測到每日每平方公尺約15個微塑膠顆粒。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雨季,污染物的沉積速率相對較高。

這是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研究人員於2022年開展的研究項目的報告,最初發表在期刊《海洋污染公報》上,近日才提交給雅加達環境局。

雅加達環境局局長阿塞普10月18日在一個聲明中說:「塑膠污染已不再局限於海洋或河流,如今已蔓延至雅加達上空。我們認為這是環境發出的警訊,必須迅速採取協同應對措施。」

他補充說,官員們已開始擴展都市監測系統,以追蹤空氣和雨水中的微塑膠情況。

印尼環境部長哈尼夫週三(22日)說,微塑膠污染主要是由未經處理的塑膠垃圾堆積在雅加達各地的垃圾掩埋場所致。由於缺乏適當的廢棄物處理措施,塑膠碎片不斷降解並擴散至空氣和雨水中,因此,政府計畫在雅加達建垃圾發電廠,以緩解問題。

他說:「雅加達的污染程度已相當嚴重,若不立即採取行動,微塑膠將持續污染水和空氣。」

微塑膠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一般源自較大的塑膠製品,並隨時間推移降解成纖維、泡沫、微珠和碎片等形態的微小甚至微觀碎片。

這些顆粒源自人類的各種活動,從隨意丟棄到焚燒垃圾,使得微塑膠循環延伸至大氣層,再隨雨水降落,對水、土壤和空氣造成污染。海洋和陸地動物可能會意外攝入這些顆粒,並最終進入人類食物鏈。  

當微塑膠通過吸入或攝入等方式進入人體後,會進到血液循環系統,最終沉積在肺部等內臟器官的脆弱部位。科學家警告,長期接觸微塑膠可能引發炎症、呼吸系統疾病、癌症及其他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