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新氣候目標,跟中國有啥關係?

在巴西氣候峰會前,歐盟針對2035年的氣候計畫達成共識,打算在2030年減排55%的基礎上,進一步在2035年將排放量減少66.25%到72.5%,同時也再次強調了2040年減排90%的目標。雖然這項計畫因為彈性指標比例調整,以及國際碳信用額度的問題,受到一些非政府組織的批評,但歐盟強調他們在再生能源開發上的努力,並且承諾會加速讓能源產業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了保護歐洲的鋼鐵產業,歐盟還計畫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並且改革碳邊境調整機制。

歐盟在拖延幾個月之後終於11月5日,巴西氣候首腦峰會召開的前夕,就第三個氣候計畫達成了一致,這一目標雖然受到非政府組織的批評,但卻是27國能夠一致支持的唯一的方案,法國氣候專家,《巴黎協定》的主要推動者,圖比安娜(Laurence Toubiana)對歐盟終於就減排指標達成一致表示欣慰,不過,她強調歐盟將為他遲遲不能敲定指標而付出代價。法國新任環境部長莫妮克·巴布特( Monique Barbut)也曾經警告說,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在國際多邊主義處境艱難、在歐洲國防和競爭力問題將環境問題置於次要地位之際,歐盟倘若不能就氣候指標達成一致,這將是一場“災難”。

歐盟 2035 年 NDC 的主要內容

歐盟新遞交的自主貢獻目標繼承了五年前制定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且在此前做出的到 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同1990年相對比減少 55% 的基礎上提出了到 2035 年,將減排的速度提高為 66。25% 至 72。5%之間。 歐盟同時還重申了歐盟2021年的氣候法案中制定的到2040 年減排 90% 氣候目標,因為這是2050年達到碳中和所必須完成的最低標準。

此外,歐盟更新後的NDC計畫中還強調了歐盟在開發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努力,根據歐盟的評估,2023年可再生能源佔歐盟電力產量的44%, 而2024年估計這一數字將增至47%。

歐盟強調將在2050年之前加快努力,使能源部門基本擺脫化石燃料,同時,歐盟還承諾需要利用所有其可支配的技術來減少難以減排的行業的排放。

目標下調

不過,歐盟在最後一刻達成的協議,也引發非政府組織的的抗議,抗議的焦點就是歐盟下調了原先規定的彈性指標比例,也就是但一些國家無法完成自己的減排指標時,可以通過支持歐盟以外的第三方國家來減排從而提高自己的減排指標,也就是所謂的國際碳信用,歐盟原先規定將這一比例限制在3%,不過,這一指標被提高至5%,而且,在特殊的情況下,歐盟成員國還可以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請,再獲得5% 的額外的國際碳信用額度。

對非政府組織來說,這些限額的放鬆放鬆了歐盟的減排目標,並且為碳信用欺詐提供了可乘之機,國際氣候行動網路組織歐洲部門負責人Caroline francois Marsal  這樣向法廣表示:

就2040年目標的談判進展非常困難。事實上,歐盟國家成功地挽回了面子,因為他們保留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減排90%的目標, 因為這是要且遵守巴黎協議所必須遵守的最低的指標,但事實上,當我們研究等待這一目標的手段細節時, 我們明白,實際上並不是 90%,而是 85%, 因為由於特別是來自法國和波蘭以及義大利等國家的請求,歐盟接受了5%的減排指標來自為國際碳信用額提供資金, 因此這意味著實際上我們並不會達到90% 的減排指標, 因為碳信用的使用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透明度, 對二氧化碳的計算問題,以及雙重計算的問題等等。事實上,我們沒有足夠的保證,可以保障這些項目能夠真正地減少溫室氣體地排放,所以我們對歐盟的最終決定感到非常失望;而且我們還必須看到,除了這 5%的 國際碳信貸之外, 歐盟成員國還可以投資其他的減排項目來完成5%的碳排放, 總而言之,歐盟國家還擁有其他的額外的靈活的減排途徑。

不過,對法國環境部長莫妮克·巴布特來說,這5%的“國際碳信用額度”不僅並不影響歐盟的減排指標,而且從全球整體的角度來看是有益無害,因為;她解釋說,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佔全球的6% , 而且“很快就會降至4%” ——這意味著“歐洲的氣候災難並非源於歐洲自身的排放,而是源於全球排放”,因此歐盟必須“努力”幫助其他國家來減低碳排放。

法國氣候專家圖比安娜女士也在以此記者會上表示國際碳信用雖然存在一些透明度的問題,但是;從總體來說,對減低碳排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她認為應該更多的推廣碳信用的使用,她認為特別是在農業領域。

如果說歐盟新的NDC計畫並不需要通過歐洲議會表決的話,涉及歐盟氣候法的2040年減少90% 的目標的修改還必須經過歐洲議會的批准,屆時或許還會出現新的修改。

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

除了擔心不能完成減排指標之外,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以及捷克等國反對歐盟2040年目標的國家也是由於擔心高減排指標將會影響歐盟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歐盟的鋼鐵行業以及汽車行業等等,歐盟最終不得不提出了一項法案,通過對中國競爭對手徵收附加稅來保護歐洲鋼鐵,並且正在準備改革碳邊境調節機制,修訂禁止在2035年出售燃油車的文本,以及制定一項簡化環境問題的法律。

新增加的對鋼鐵徵收關稅以及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內容是什麼,歐洲能源轉型智囊團戰略遠景(Strategic Perspectives)組織的負責人尼爾·馬卡洛夫(Neil Makaroff )向法廣解釋說:

由於來自第三國由於是來自中國的競爭,歐洲的鋼鐵產業每況愈下,歐盟的一些成員國,尤其是波蘭以及法國等國家呼籲歐盟徵收條款來保護自己的鋼鐵產業,要求從2026年開始對進口鋼鐵徵收關稅,在就是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護歐洲的鋼鐵工業。另外,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將於2026年1月投入實施,但是今天已經有一些改革措施出籠,包括對重工業之外將碳稅擴大到海運以及汽車行業。 其目的是要保護歐洲自己的工業,而且歐洲的工業產品的含碳量往往大量的低於進口的產品,所以,這也是在歐洲境外減排的一種途徑,促使那些希望進入歐洲市場的企業減低其產品的含碳量。

不過,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碳稅,這是否與全球減排的目標背道而馳?

對此,尼爾·馬卡洛夫(Neil Makaroff )回答說:“確實,必須承認的是中國在電池,電動汽車方面進展迅速,歐洲在這一領域處於被動地位,但是,倘若歐洲希望有自己的新能源企業,那就必須採取一些保護措施,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歐洲輿論討論的沸沸揚揚的保護性政策,其宗旨就是公共投資必須有助於歐洲自己的新能源企業的開發,其他國家,例如美國,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採取類似的保護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