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本週三(11月5日),俄軍就表示,正在推進戰線至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波克羅夫斯克市內,並呼籲仍留在市內的烏克蘭士兵投降,以保全性命。而烏克蘭駁斥了俄羅斯的說法,稱該地區的防禦仍在繼續,烏克蘭的部隊並未被包圍。但多家媒體、志願者以及軍方消息人士稱,俄軍數百人已滲透進入城內,當地局勢極為嚴峻。法新社採訪的一位專家表示“波克羅夫斯克已成為俄軍的執念”。
波克羅夫斯克的戰略位置不言而喻,它被稱為“通往頓涅茨克的大門”,也被視為阻止俄軍全面佔領整個頓巴斯地區的關鍵屏障,而這一地區正是俄軍公開宣稱的主要攻佔目標。
波克羅夫斯克在俄軍全面入侵前擁有6萬居民,而自2024年7月起,這裡一直是激烈戰鬥的前線,如今只剩1200人,並且大部分城區已被摧毀,幾乎無人居住。之所以說這座城市位於戰略要地,是因為它坐落在多條公路與鐵路的交匯處,這些交通線路通向烏軍在東部僅存的幾處重要防線城市,如巴甫洛格勒(Pavlograd)和科斯堅丁尼夫卡(Kostiantynivka)。就在週三,頓涅茨克州州長宣布,暫時限制往返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的列車運行。這座城市是頓巴斯工業區中仍由烏克蘭控制的最後一座大型城市,州長的這一決定印證了俄軍正在推進的跡象。
一旦波克羅夫斯克失守,距離該城僅8公里的米爾諾格勒(Myrnograd)將立即面臨威脅。而一旦俄軍奪取此地,將嚴重阻礙烏軍在其他戰線的補給,並為俄羅斯向西推進(西邊的烏軍防線相對稀疏)或向北進攻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和斯拉維揚斯克(Sloviansk)打開通道。此外,該市附近還有一座大型煤礦,直到最近仍在開採用於生產焦炭的煤炭,焦炭是鋼鐵工業以及軍工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料。
俄軍是如何成功滲透的呢?經過數月從三個方向的緩慢推進後,自2025年9月起,俄軍開始從波克羅夫斯克南側潛入,以小股部隊繞過烏軍防線,從背後實施突襲。與此同時,俄軍無人機逐步掌控了通往城內的各條補給線,對運送物資的道路進行打擊。這一戰術此前已迫使烏軍在2025年2月至3月放棄庫爾斯克邊境地區。也就是說,與此前依賴正面猛攻的戰術不同,俄軍在過去數月採取了多重包抄的戰法,幾乎將烏軍在包圍。同時,小型機動部隊和無人機不斷襲擊烏軍後方補給,造成混亂。這種戰術形成了所謂的“灰色地帶”,即一個雙方都無法完全掌控、但對烏軍來說極難防守的區域。
儘管烏克蘭方面已派遣包括特種部隊在內的增援部隊前往支援,但專家稱,這些努力可能仍不足以扭轉局勢。就在今天,澤連斯基還表示,局勢“極為複雜”,過去三天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地區發動了“220次攻擊”。並且已有314名俄軍滲入城內,還有另一支部隊在外圍支援。
如果俄軍成功攻佔波克羅夫斯克,莫斯科將能夠把注意力轉向頓涅茨克州內仍在烏克蘭控制下的兩座主要城市,並且這將成為繼2024年2月奪取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和2024年10月拿下武赫萊達爾(Vougledar)之後,在烏克蘭境內的又一次重大勝利。這些城市的失守曾幫助俄軍加快了東線推進。然而,這些勝利同樣意味著俄軍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美國華盛頓的戰爭研究所指出,俄軍“花了整整21個月才推進了從阿夫迪伊夫卡到波克羅夫斯克這區區39公里的距離”。
根據軍事地圖網站DeepState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僅剩不到3公里寬的一條狹窄走廊,可能是烏軍撤出的唯一通道。儘管烏克蘭軍方堅稱該地區並未被完全包圍,且仍在頑強防守,專家卻指出,烏克蘭可能會在波克羅夫斯克重蹈覆轍,也就是在形勢不利時仍遲疑不決,不願進行受控且合理的撤退,這種猶豫可能帶來沉重的代價。
若俄軍拿下波克羅夫斯克,除了意味著俄軍在該方向上實現一次突破外,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有軍事分析師稱,雙方戰線很可能無實質變化,並將繼續延續過去兩年緩慢、消耗性的戰鬥,而這場消耗戰已造成雙方數十萬人的死傷。本台記者此前發布的報導還分析稱,莫斯科希望在可能的停火談判前控制盡可能多的領土,尤其是俄羅斯一直要求烏克蘭放棄整個頓涅茨克地區,而澤連斯基始終表示拒絕。作為“通往頓涅茨克的大門”,普丁必然會緊緊咬住波克羅夫斯克不放。
目前烏克蘭仍控制著頓涅茨克州約10%的領土,相當於約5000平方公里。俄軍為奪取波克羅夫斯克已連續數月發起攻勢。法新社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俄羅斯已經完全或部分控制了烏克蘭19.2%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