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加拿大。加拿大總理卡尼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1日星期五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進行了40分鐘的會晤,雙方都表達了向前邁進的願望。
要知道,自2018年,加拿大應美國司法系統的要求,在溫哥華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創辦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以來,中加關係一直處於冰點。2022年11月,在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一段拍攝於峰會間隙的影片顯示,中加關係持續降溫,習近平在斥責加拿大時任總理杜魯道洩密談話內容不合適。
“使雙邊關係重回健康軌道”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上週五,習近平邀請卡尼訪問中國,並表示希望“儘快使雙邊關係重回健康、穩定、可靠的軌道,造福兩國人民”。加拿大領導人則認為這是一個“轉捩點”,並表達了解決雙邊“摩擦”的希望。
法國世界報表示,促使中加關係轉變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川普。美國總統在啟程訪問亞洲前夕,對加拿大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暫停了與加拿大的所有談判。
不過,加拿大是一個與美國關係非常密切的國家,尤其是在安全問題上。另外,加拿大還指責中國試圖干預其選舉。因此,加拿大是不可能輕易地投入中國的懷抱的。但是,至少渥太華當局正在表明,它有其他的選項。
法國世界報寫道,北京顯然沒有放過川普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所帶來的外交機遇。正是美國總統今年夏天突然加徵關稅,促使印度總理莫迪於8月31日出席在中國天津舉行的區域峰會,以展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友好關係。
法國世界報指出,美國總統造成的不確定性實際上已成為環太平洋國家如何給自己戰略定位的決定性因素。
此次峰會上,與會各國通過了一項最終宣言。然而,最終宣言是否能通過原本不是肯定的事兒,主要是因為,川普政府的立場、尤其是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讓有利於自由貿易的語句表達變得非常複雜。不過,最終,峰會還是通過了最終宣言。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該宣言“意義重大,因為它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為經濟合作提供了全面的路線圖”。韓國總統還認為此次峰會有助於恢復“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精神”。
該宣言附帶兩項倡議。首爾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Go Myung-hyun解釋說,一項倡議聚焦人工智慧(AI),呼籲“在獲取這項技術方面實現更大的平等,並更好地分配人工智慧帶來的利益”;另一項倡議則關注人口結構問題,該地區所有國家都面臨人口問題,韓國、中國和日本首當其衝。
川普的缺席
法國世界報寫道,美國總統對亞洲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訪問,先後到訪馬來西亞、日本和韓國,但在10月30日星期四與習近平主席會晤後,就離開了。
川普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這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闢了道路。中國將於2026年在深圳主辦下一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
習近平在此次峰會上強調了穩定供應鏈的重要性。他表達了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願望,並提議建立一個能夠應對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的“亞太共同體”。
但是,法國世界報也強調,部分不穩定的因素恰恰是來自於中國。自4月份以來,中國對稀土元素(中國占全球產量的90%)的出口實施限制,使得韓國和日本等科技領先國家的稀土供應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亞太地區的每個國家現在都必須學會如何應對與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巨頭合作所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