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進入了新的地緣政治時期囉!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轟炸伊朗的主要核設施,這件事引發全球關注,也讓中東局勢產生劇烈變化,大家認為這個行動可能終結了中東的核武僵局,也讓這個地區的權力平衡出現重大轉變。這個舉動很可能引發伊朗的反擊,甚至退出核不擴散條約,中東局勢恐怕會變得更加不穩定。有分析指出,尼坦雅胡跟川普聯手把美國拖進跟伊朗的戰爭,川普政府這次的行動可能低估了後續的風險,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也在這次衝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以伊兩國持續衝突之際,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轟炸伊朗主要核設施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美國此舉標誌著這場衝突進入新階段,原本動盪的中東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中東地緣版圖將再次重構。這是23日出版的法國各大日報共同聚焦的新聞話題。各報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報導和分析。

伊朗核僵局的終結

《費加羅報》首先發表評論文章,闡述了美國轟炸伊朗正在重新定義該地區的力量平衡,開啟中東新一輪地緣重構的觀點。

該報指出:美國在軍事上對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提供支持,標誌著中東地區核僵局的終結,也宣告了該地區力量平衡的重大轉變。此一變化引發了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此舉可能帶來和平契機;另有觀點則表示,這預示著災難的開始。

文章作者指出:當前仍存在諸多未知數:首先要看以色列是否會繼續發動軍事行動以及是否打算推翻伊朗政權;同樣,一旦以色列結束軍事干預,伊朗人民是否願意或能夠奮起反抗壓迫他們的神權政治,也還有待觀察。歷史會否重演?重新劃分該地區的所有力量平衡,就像柏林圍牆倒塌和共產主義崩潰後的情況,以及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遇襲後那樣帶動地緣格局的徹底重繪?無論如何,結果要嘛變得更糟,要嘛變得更好。

以色列將美國拖入對伊戰爭

該報還發表社評指出:內塔尼亞胡與川普聯手,實現了一項醞釀已久的行動:以色列單方面挑起與伊朗的對抗,製造既成事實,從而將美國拖入一場與伊朗的戰爭。這一戰略選項早在二十年前就在以色列的軍事構想中出現過,但由於風險極高,從未真正付諸實踐。就在十天前,美國方面還在刻意與以色列的“單邊行動”保持距離。

內塔尼亞胡精準拿捏住川普的性格弱點:急躁和偏愛用簡單方式解決複雜問題。但問題在於,這場看似簡單的空襲行動改變地區格局,可能低估了後續風險。

這很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川普政府本想迴避的升級局勢。伊朗可能進行反擊或徹底退出核不擴散協議(TNP),走北韓路線,徹底轉入地下發展核計畫。從而增加戰爭升級的可能性。

美以伊:中東局勢急轉直下

《解放報》也發表社評認為:美軍介入以伊衝突,將中東局勢推入新一輪動盪與重塑,整個地區正面臨一場沒有真正贏家的災難性升級。

該報指出:美國本週末對伊朗開戰,將特拉維夫與德黑蘭之間的衝突推向了新的維度,並擾亂了整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平衡。川普採取的突襲行動似乎違反了國際法,也有可能與美國憲法相悖,當然也違背了他的競選承諾。美國總統重新繪製了中東的版圖。這個新的中東沒有安全和公認的邊界。卻有了新的勝利者和新的失敗者。以色列總理目前是最大的贏家,再次成為西方需要的強大盟友。伊朗政權則遭受重創,其多年來賴以對抗西方的核威懾力逐漸崩潰。

文章還強調,在這場衝突中,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扮演了遠超地緣戰略的角色。川普以“上帝旨意”為名發起攻擊,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堅定地認為伊朗肩負著“復興伊斯蘭文明”的天命。使原本可以透過外交談判解決的問題,淪為一場“信仰對信仰”的較量。

美軍空襲伊朗引發全球對強權政治的擔憂

《十字架報》則在社評中強調:美軍空襲伊朗使中東局勢陷入更深的不確定,也進一步拉遠了該地區實現和平的可能性。

此次襲擊的目標是伊朗的核基礎設施。這是向伊朗及其他潛在核國家發出的強烈警告。然而,這種展示武力的行動也可能適得其反,促使被威脅的國家更急於獲得核武器,以避免類似打擊。

該報社評指出: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僅五個月,和平外交的願景似乎已被現實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對軍事優勢的依賴。在這種趨勢下,美國是否還能堅持其所倡導的國際秩序?又如何面對未來中國在台灣或俄羅斯在烏克蘭所採取的強勢舉措?

顯而易見,這樣的路徑與和平背道而馳。面對政府的傲慢與武力崇拜,民眾的痛苦與屈辱顯得無足輕重。而真正有意義的“翻轉棋局”,應是將權力交還給人民與和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