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登場的第一輪罷免投票中,選民將用選票,決定24位國民黨立委和一名市長的去留。之後,8月23日還會進行第二輪投票,決定另外7名國民黨立委的去留。
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是:台灣立法院在2024年大選後,出現了「朝小野大」的局面,在113個立法院席次中,執政黨民進黨占51席,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也就是俗稱的「藍白兩黨」,共占到60席。這不僅使執政的賴清德政府遭到強力掣肘,也使執政黨與在野黨在立法院發生激烈衝突。
去年5月,在野的藍白兩黨希望透過提出「國會改革法案」,擴大立法權以制衡行政權,遭到民進黨的猛烈抵抗。半年之後,在野黨再次推出多項爭議法案,包括《選罷法》、《憲法訴訟法》修正案、《財劃法》,這些法案都被認為是旨在削弱執政黨的權力和行政能力,引發了部分民眾的不滿。
在政治嚴重對立下,台灣一些公民團體發起了「大罷免」行動,在幾個月的時間裡,經過了提議、連署階段,最後有31位國民黨籍立委及一位市長面臨罷免。
罷免的理由是,公民團體認為,這些國民黨立委討好北京、出賣台灣的利益,成為中共的同路人。同時,這次大罷免行動的一大宗旨是,抵制中共透過其代理人,對台灣進行影響、滲透、甚至顛覆。
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成功必須達成兩項門檻,一是「有效同意票數要多於不同意票數」,二是「同意票數要達到原選區選舉人數的四分之一」。
有分析認為,綠營至少要罷免掉國民黨6席,並且補選成功,民進黨才有機會在國會重獲過半的席次。
民進黨全力支持這次大罷免行動。民進黨中央打出「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的口號,把大罷免行動作為對台灣內部親共勢力的反擊。
國民黨則批評大罷免行動,是對民主的傷害,稱全世界沒有執政黨用罷免來對付在野黨的。
7月24日晚上在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公民團體舉行了大集會,為大罷免造勢。現場人山人海,主辦方稱有10萬人參與了這次集會。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人曹興誠壓軸登場,他表示,這次大罷免是「愛台灣」跟「賣台灣」的對決,他承認大罷免不是民主社會常態,但一個背叛國家的政黨也不是常態,所以只好用非常態對付非常態。
而就在投票前的7月25日,中華民國立法院會進行一項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的投票,藍白立委聯手再次封殺7位被提名人。投票後,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賴清德對此表達高度遺憾與憂慮。
郭雅慧還指出:今天立法院的表決結果導致大法官持續缺額多人,造成憲法法庭未能正常運作、憲法救濟空窗,損害人民基本權利。
郭雅慧說,台灣的民主自由憲政體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所有憲政機關無可旁貸之職責,期盼朝野皆能體認各自的憲政責任,團結尋求共識,讓司法院及憲法法庭早日回復常軌運作,確保國家憲政秩序,保障人民救濟權益。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也表示:立法院在這一年多來,從法案修訂、預算審議到人事審查議案,已經都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台灣中華民國中選會發布新聞稿表示,第11屆立法委員及新竹市第11屆市長罷免案將於7月26日舉行投票,投票時間從上午8點到下午4點,中選會已於該會網站提供投票所地點查詢服務,民眾可上網查詢投票所位置、詳細地址及Google地圖,請民眾依照投票通知單上的投票所地點前往投票。投票民眾要攜帶國民身分證、印章與投票通知單,事先查明所屬投票所的正確位置。
對岸的大陸官方機器一直在試圖強行介入台灣的首次罷選。台灣陸委會在週三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共從中央到地方官媒相關影音與文章多達數百則,數量驚人。藉由微博、抖音、微信反覆推送,並經由相關台灣媒體報導,再加工渲染,進行多層次反覆擴散,刻意介入之程度,前所未有。」
北京宣傳機器批評台灣民進黨假借民主之名打壓在野黨。對此台灣陸委會則呼籲北京當局,不要干預台灣的民主運作,而且應該反思「是否也能保障自身人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
台灣第一波「大罷免」投票前夕,解放軍連續兩天派遣大量軍機、軍艦擾台。台灣國防部表示,自24日上午6時至25日上午6時,偵獲中共34機艦船,台灣國軍對此嚴密監控與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