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日前公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受港府資助的八間大學(簡稱「八大」)的排名幾乎全部上升,當中,香港大學(11位)丶中文大學(32位)丶科技大學(44位)丶理工大學(54位),以及唯一排名微跌一位的城市大學(63位)均名列百強。而港大的排名更是歷史新高,排名超越中國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大學在國際高等教育界地位上升,加上美國大學因總統川普的做法而出現人才外流,使香港爭取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獲得更大助力,而正在訪港的中國港澳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昨(19日)午更與八大校長和校董會主席會晤,開京官集體會見大學主事人的先例。
政治緊張削城市宜居穩定性 香港排名反升
同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2025《全球宜居城市指數》,在全球173個城市中,三甲依次為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丶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及瑞士蘇黎世;香港則連升兩年,今年從第50位躍升至第44位,並在全球升幅最大的城市中,與泰國清邁丶希臘雅典等地並列第三。
指數按五大類共30個項目評分,包括醫療保健丶文化與環境丶教育丶基礎建設丶穩定性,滿分為100,香港得90.4分,遠較76.1的平均分高。但整體而言,亞太地區的評分有所下跌,其中尤以台中排名下滑最嚴重,下跌五位至排全球第79位,主要是因為兩岸局勢影響穩定性的得分。
事實上,政治緊張令全球平均穩定性的評分均告下滑,經濟學人智庫指出,未來各個城市的宜居程度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儘管全球城市在醫療保健丶教育及基礎建設三項的評分每年均錄得上升趨勢。
香港財富年增3.2% 未來全球增長靠北美丶大中華
另外,著名國際投行「瑞銀」昨(19日)亦發表最新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香港的成年人人均財富增幅雖低於全球4.6%增幅的1.4個百分點,但仍能以601195萬美元(下同,折算約472萬港元)穩守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瑞士的687166元和美國的620654元;是香港至少連續第四年穩踞季軍之位。
若以財富中位數計,香港每名成年人的財富中位數為222015元,位列第四,僅次於盧森堡丶澳洲及比利時。
在百萬富翁人數方面,去年仍以美國最多,有超過2383萬人;其次為中國,有632.7萬;台灣有接近76萬人;香港則有64.7萬人,即約每十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百萬富翁,按人口比例計算,百萬富翁人數較新加坡高,後者有33.1萬名百萬富翁,而人口只是少香港約150萬人。
報告同時指出,去年的全球財富增長主要來自中歐(增12.01%)和北美(增11.98%);預期未來五年,全球成年人的平均財富將會繼續增長,主要動力來自北美及大中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