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現的首宗屈公病本土個案,是一名 82歲女病患,住在九龍黃大仙區一個公共屋邨。根據港府昨(26日)午公布,她 8月時曾到廣東省,10月中開始出現病徵,潛伏期內未有外遊紀錄,相信病患是在本地感染。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說,在今年46宗境外移入個案中,沒有人居住或到過出現本土個案的鳳德邨,相信是有病徵較輕微、未被診斷的感染個案,本月內被蚊子叮咬後再經白線斑蚊傳播病毒予他人。
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病患目前情況穩定,與她有家居接觸的四人並無病徵,已初步完成對病患住所附近超過450名居民的評估,暫時未發現其他疑似個案。不過,病患住所半徑 200米內 20棟大廈共 8000戶超過萬名居民有較高感染風險,當局會對民眾做問卷調查,以尋找出是否尚有感染個案。
他又說,雖然病患所住的黃大仙區不是蚊患指數高的地區,但因為有首宗個案出現,代表該區屬相對高風險地區,港府會加強該區的追蹤工作,又會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其他地區的大型滅蚊控蚊工作,因為屈公病是透過蚊子傳播,只要有帶病的蚊子存在,就有機會出現感染個案,不能排除其他地區出現個案的可能。
食環署表示,在發現首宗屈公病本土個案後,已加強在病患所住區域滅蚊,會在附近的山坡等位置加強噴灑滅蚊噴霧和清理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