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化石燃料業者為何關不掉污染的源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他們的甲烷排放衛星觀測站「火星」系統已經向各國和企業發出了 3500 次甲烷外洩的警報,但願意回應並解決問題的人卻很少。這套系統一年來偵測到 4000 多處甲烷排放,主要來自於石油、天然氣、煤炭和廢棄物等產業。報告也提到,有些國家和企業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專家認為,減少甲烷排放對於對抗氣候變遷非常重要,特別是化石燃料產業的減排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清華大學的專家則表示,中國的甲烷排放量數據不確定性很高,需要提高數據品質,但中國也已經發布了減排計畫,有希望達成減排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0月22日發布了名為《聚焦甲烷》的報告,介紹了聯合國租用的用於追蹤甲烷洩漏的衛星在過去兩年中的觀察結果,指出聯合國已經向各國以及污染企業發出了3500次警報,然而,這些警報或者沒有得到回覆或者即使回覆但卻並沒有解決問題。不過,報告同時也強調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積極的現象。

甲烷是一種強效應的溫室氣體,甲烷在大氣中的持久性不如二氧化碳,但其產生的變暖效應卻是二氧化碳的80倍,而且甲烷的總量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30%。因此,減少甲烷排放對應對氣候變遷來說至關重要。2021年,在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氣候峰會上,150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目標是到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專家們認為倘若各方一致努力,此一目標並非高不可攀。

因為從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來看,農業排放首當其衝,占總排放量的40%,其次就是化石能源的甲烷排放,占總量的35%,如果說農業的甲烷減排的減少需要重大的技術以及產業結構的改革的話,化石能源甲烷排放的減少則相對更為容易,因為國際能源署指出,目前已有解決方案可以將該行業的甲烷排放量減少70% 。

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總統馬克宏上個月在聯合國大會上強調要將限制甲烷排放作為法國明年擔任七大工業國主席國的優先任務。因為他說,“減少甲烷是減少排放的最快方法。”

正因為如此,近幾年來各方都加強了對甲烷的測量與追蹤,聯合國環境署(UNEP)也推出了自己的甲烷排放衛星觀測站(IMEO),名稱叫做火星甲烷預警與響應系統。該系統於2022年在第27屆氣候峰會上被揭曉,並於2024年1月全面投入運行。火星甲烷預警與響應系統(IMEO)交叉引用了歐洲航天局的Tropomi衛星、加拿大的GHGSat、荷蘭航天局SRON、以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等航天檢測機構的數據。

3500條火星警報,鮮有回應

10月22日公佈的報告就是火星甲烷預警與響應系統運營一年來的工作報告,該系統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目前是唯一能夠將甲烷檢測與洩漏通知流程聯繫起來的全球公共系統。這些“警報”通過“聯絡點”發送給政府,並發送給企業,以便他們根據問題採取行動。IMEO在其開放平台上公開發布這些警報。它還會顯示是否收到了對其通知的任何回覆,以及運營商是否已採取措施堵住洩漏或減少排放。報告指出,該系統今年共檢測到 4,000 多處甲烷羽流,其中 3,000 處來自碳氫化合物部門,而煤炭部門檢測到的甲烷羽流略多於 600 處,廢物部門檢測到的甲烷羽流為 500 處。

雖然絕大多數的警報並未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許多的企業甚至都沒有給與回應,不過,同去年相對比,國家以及企業做出回應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平台運作連年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成功的具體例子

雖然絕大多數的警報並未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許多的企業甚至都沒有給與回應,不過,同去年相對比,國家以及企業做出回應的比例有所上升,“ 這種加強的動員正在取得成果。”自2022以來,“國際大氣監測組織”(IMEO)已記錄了10個國家採取的25項緩解行動”,報告舉例說,在伊拉克,一個排放源在2023年末至2024年9月期間持續存在:“在與聯絡點和運營商溝通後”,後者確認排放是由故障的天然氣管道造成的。“運營商修復了洩漏,重新注入了天然氣,並恢復了運營。”

在土庫曼斯坦,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間多次發現洩漏。“在 2025 年 6 月 3 日最後一次通知後,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公司發現洩漏是由於管道磨損造成的,並完成了維護和修復工作”,在伊拉克、也門、利比亞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因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化石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都是由於技術或維護問題,這些甲烷排放在對氣候以及環境做出破壞的同時,也是企業的一大經濟損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秘書英格·安德森週三在記者會上呼籲各國提高響應,強調甲烷是可以被捕獲和利用的,它是一大重要的經濟資源。

2024年,全球化石能源行業的甲烷洩露的總量高達4600萬噸,其溫室效應作用相當於3.89億噸二氧化碳,超過了法國2024年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

滕飛: 提高數據質量是全球甲烷行動的支柱

就中國的甲烷排放以及中國為何至今未加入2021 年格拉斯哥峰會啟動的"全球甲烷承諾",中國清華大學能源、環境與經濟研究所幾個月前發表報告聲稱中國的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或許已經達到峰值,清華大學能源、環境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滕飛博士10月初在一次由法國智庫法國永續發展與國際外交學院舉辦的全球連線會議上回答法廣提問時指出 :

我認為首先,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與能源相關的甲烷排放量正在達到峰值。但這並非中國甲烷排放量的全部,因為與能源相關的甲烷排放量僅占中國總排放量的50%。此外,農業部門的甲烷排放量占40%,廢棄物處理部門的甲烷排放量占10%。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全球範圍內甲烷排放量的不確定性範圍非常大,基本上達到了50%。在中國,某些行業的不確定性甚至更高。要承諾任何有意義的減排行動和目標,我們需要努力縮小這一不確定性範圍。否則,這些目標或行動就毫無意義。當然,中國已經在2023年底發布了非常全面的甲烷減排計畫。根據我們的研究,如果全面實施該行動計畫,中國可以有效控制其甲烷排放,到2030年或2035年實現10%至15%的減排目標。因此,我認為全球甲烷行動的近期重點是共同努力提高數據質量,這是在全球範圍內採取任何有意義的甲烷行動或甲烷減排措施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