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國產水採購受騙調查報告出爐,爆出多項離譜錯誤,十多人將接受懲處。

港府正在調查「假水」事件,發現政府物流署在採購中國製飲用水時接連出包,對於涉嫌詐騙的公司資料沒有及時查核舉報,至少有十幾名公務員可能要接受懲處。調查發現招標程序一堆問題跟人為疏失,包括沒去確認製造商的印章、水質檢測報告還有公司資格等等,讓人質疑公務員做事「差不多就好」以及港府審查標準不一。港府說要展開懲處調查,也會修改工作指引,但有評論認為港府可能不敢深入檢視其他的招標程序。

港府改訂國產水卻變成冒牌水的調查完成,揭發負責採購的政府物流署連番出錯,包括明知涉事公司提交的資料有明顯詐騙跡象,卻沒有即時查核和舉報,涉人為疏漏,至少有十多名公務員需接受紀律調查,預計年底前完成。評論指出,事件揭示公務員「得過且過」的問題,也反映港府審查懷疑有雙重標準,但預計港府不敢再深入檢視其他招標程序,以免「越揭越多」。

港府物流署今年6月向聲稱能提供國產飲用水品牌「樂百氏」的鑫鼎鑫公司,批出為期三年、總值 5290萬港元(約 584萬歐元)的合約,為多個政府辦公室供應飲用水。其後媒體揭發該公司涉嫌以東莞「山寨廠」生產的冒牌水頂替真品,港府隨即終止合約。涉事公司任董事的夫婦被控欺詐,案件押後至11月11日再提堂,涉事男商人現正還押。

錯漏百出 印章出錯反叫公司更正

港府其後要求負責審查政府部門工作程序及公帑運用是否得宜的審計署就此事展開獨立調查,並於昨(20日)午公布結果。調查揭發招標程序存在多項問題及人為失誤,包括鑫鼎鑫公司入標時提供的製造商印章為「百氏」而非「樂百氏」,明顯有詐騙跡象,但物流署發現後未有即時向執法機構舉報,也未聯絡「樂百氏」公司核實,只要求鑫鼎鑫公司自行釐清及改正。另外,該公司按合約需於 8月提交水質檢測報告,以證明供應的飲用水符合標準,但物流署未有核實報告真偽,結果發現報告疑屬偽造文件。

調查又指,鑫鼎鑫公司是首次投標政府合約的公司,僅有三名全職員工,過往未曾向港府供水,但物流署並未查核其財政狀況,而該公司其後亦未能如期繳交100萬港元(約11萬歐元)的合約押金。其次,物流署亦未核實其提交的「無定罪紀錄聲明書」真偽,因而未能發現公司董事及股東早於2022年曾因涉嫌詐騙被捕,不符合投標資格。

此外,鑫鼎鑫公司曾因標籤不合規及延遲送水等問題,遭超過二十個政府部門投訴,但署方未有要求退貨及懲處。及至 8月,該公司提出更換飲用水製造商,物流署在批准前亦未核實新製造商的水質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審計署認為,應徹底調查問題根源,確認事件是否源於人為失誤或培訓不足,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要求物流署署長訂明程序,確保核實投標者所提交資料的真偽,及遇懷疑詐騙時應即時上報;日後若發現供應商違反合約要求,亦應迅速採取行動。

負責監督物流署工作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簡稱財庫局),將對涉事物流署及庫務科人員展開紀律調查,涉及十多人,並邀請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協助調查,同時提出六項先行措施。

評論:錯處明顯不察覺 顯得過且過

財庫局局長許正宇今(21日)早在電台節目回應事件時表示,事件顯示相關人員對潛在欺詐行為的警覺性與洞察力不足,當局已提出多項改善措施,例如要求採購人員須進行實地視察,並加強部門間資訊互通,以盡早發現問題。他強調,政府已著手修改現行工作指引與條款,期望採購人員能切實履行把關職責。

資深傳媒人梁家權在電台節目中形容,調查結果令人訝異,指以往投標政府服務需經嚴格審查,難以理解為何此次涉事公司問題重重,物流署仍未即時舉報。他質疑,為何市民申請公共房屋或綜援時,需接受嚴格審查,反而運用公帑的採購程序審查時卻「得過且過」。

另一資深傳媒人李錦洪則認為,港府有繁複程序避免出錯,公務員只要「按本子辦事」即可,但今次連環失誤,若非受害者同為熟悉政府運作的公務員,問題恐難被重視。他期望政府勿以「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態度處理,否則難以挽回公務員士氣。

他又說,以往政府部門發現問題後,會檢視涉事人員過往曾處理的個案是否亦有疏漏,但他估計,港府在完成這次「冒牌水」調查後,不敢再深究其他問題,以免「越揭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