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韓國舉辦的APEC峰會於上週六(1日)閉幕,習近平在峰會東道主交接環節上表示,中國將於2026年第三次作為亞太經合會議的東道主,會著力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數位經濟和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合作,屆時,即明年11月,APEC峰會將於深圳舉辦。
習近平指出,毗鄰香港的深圳,在幾十年間,從一個落後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同時與周邊地區組成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經濟的增長極。他形容,深圳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奇蹟,是中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重要窗口,構建亞太共同體。中方期待各方明年共赴深圳,為亞太區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動力。
與習近平一同出席APEC峰會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被問及香港會否借深圳辦APEC峰會的機會,協辦包括財長會議等活動時表示,相信國家會考慮整個會議的布局,港府會全力配合和支持。
已在1991年成為APEC成員的香港,在1997年後繼續以單一經濟體身分留任APEC成員,理論上可以提出承辦APEC峰會的要求,香港政界近年也有類似聲音,已宣布棄選立法會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便曾於今年7月建議港府向北京爭取,明年在香港舉辦APEC的財政部長會議。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也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提出香港主辦APEC峰會的提案,認為是講好香港故事的好時機。
另外,翻查立法會文件可見,香港於2014年APEC峰會在北京舉辦時,曾有協辦財長會議的機會。港府當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6300多萬港元(約702萬歐元),作為籌辦財長會議的開支,但因為香港民間醞釀透過和平佔領中環來爭取「雙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均經由普選產生),北京其後以便利會務安排為由,取消在香港舉行APEC 財政部長會議的決定。
中國明年三度成為APEC峰會東道主的消息公布後,至少有三家香港主流傳媒認為,香港應爭取舉辦相關活動,當中,《信報》和網媒《香港01》今(3日)早均以社評和評論指出,香港不應以「鄰居辦喜事」的心態來看待深圳主辦APEC峰會,認為香港也有主場優勢,應積極地把把機會轉化為香港的發展紅利。《明報》亦在社評指出,習近平在公布消息時特意提起香港,代表國家有意扶持,香港不應坐等安排和靜待溢出效應,而是應積極爭取,例如作為峰會的分會場。
另外,《明報》亦在其政治專欄引述香港的建制中人指出,從APEC峰會的選址到週日全運會三地火炬儀式安排,均突顯深圳在大灣區的龍頭地位。
資深媒體人李錦洪也認同這種說法,並表示APEC峰會在深圳舉辦,已顯示北京對大灣區的布局和區內各個城市的定位,深圳是作為舉辦重要國際會議的城市,突顯深圳才是大灣區的龍頭的同時,未知能否獲「恩賜」協辦財長會議的香港,只是在大灣區城市中,扮演支援和配合的角色。他指出,香港近年來融入大灣區後,雖然得到很多好處,但也要付出失去獨特城市魅力和角色被淡化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