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各種疑慮聲浪中,正準備擬定新的五年計畫,而科技創新成為了重中之重。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審議2026年到2030年,也就是第十五個五年規劃,這個規劃將會是未來中國經濟和政策的大方向。會議特別著重在科技自主,為了應付跟美國越來越緊張的競爭關係。雖然中國在電動車等等的領域領先,但還是碰到經濟成長趨緩、消費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降溫、年輕人失業率上升,還有出生率下降等等的挑戰。北京政府現在試圖透過育兒津貼等等的政策來刺激消費,不過對於建立像歐洲那樣的福利國家還是很謹慎,科技創新依然是最重要的。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西郊的京西賓館閉門召開,372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齊聚一堂。 法國世界報週一寫道,在此次會議上,中共將審議新的五年規劃,為2026年至2030年的經濟發展制定框架,我們則可以從中窺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走向。

法國世界報指出,儘管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顯著,中國依然是一個「由上而下」的計畫經濟體制:北京當局確定優先發展的領域。本次會議的重點,就是審議自2026年初至2030年底實施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這一個五年規劃反映了中共高層尤其是強勢領導人習近平的政策優先方向,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和政策的總體框架,隨後會在各個級別嚴格執行。

這一個規劃關乎重大:在一些領域,中國仍在努力追趕,而在另一些方面,例如電動汽車,中國已取得技術領先地位。面對與美國日益緊張的競爭關係,科技自主成為中共的絕對優先。

法國世界報也指出,中國是在充滿疑惑的情況下制定新的五年規劃的。目前,北京當局在國內所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

信心不足與經濟挑戰

根據10月20日公佈的數據,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經濟增速放緩。家庭層面的感受則更加低迷:雖然9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增長6.5%,但零售銷售額僅增長3%。

中國民眾的消費信心 從「十一黃金週」假期中也可以窺見一斑:在為期八天的假期中,遊客人均每日消費約13.7歐元,低於2019年疫情前的14.3歐元。影院觀影人次同比下降4%,票價隨之下跌,成為中國通貨緊縮趨勢日益明顯的縮影。

最近幾個月,中國當局對媒體經濟報導及網路悲觀言論的審查顯著收緊,反映出當下的緊張與不安的氣氛。

法國世界報表示,曾經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中國社會,如今卻顯得踟躕不前。五年前的2020年,北京為了抑制被視為危險的房地產泡沫,突然收緊開發商的融資管道,導致中產階層投入大量積蓄的樓市迅速降溫。資本隨後流向製造業,卻又帶來了產能過剩與價格下滑。青年失業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生活成本飆升以及社會信心的喪失,都成為擺在中國領導層案頭的棘手問題。

北京當局正試圖做出回應。7月底,中國政府宣佈一項前所未有的育兒津貼政策:每名3歲以下兒童每年可領取3600元人民幣(約合433歐元),以鼓勵生育。未來的五年規劃預計也將突出「刺激消費」的主題。然而,北京仍對構建類似歐洲式福利國家保持警惕,認為那會導致「懶惰」。有經濟學家表示,「對政府來說,這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因此很難想像會有大規模財政支持來扭轉當前的週期性低迷。」

科技創新成為頭號優先事項

法國世界報強調,對北京來說,將被置於首位的問題是科技創新。10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新華社署名文章,標題為「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性突破」,文章列舉了中國在人工智慧與無人機領域的突出進展,明確了當局的優先事項。文中寫道:「未來五年,創新的力量將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