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風光時刻,展現平衡外交與東協領導力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在第47屆東協峰會期間,迎接了美國總統川普的來訪,雙方互動頻繁,還簽署了貿易協定,安華因此被讚譽為「偉大的領袖」。這被解讀為馬來西亞不完全靠向中國的訊號。不過,在野黨批評安華對川普「太過開心」,民眾對此看法不一。安華反駁這些批評,強調他不會向美國妥協。馬來西亞在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期間,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緬甸問題和南海議題上進展緩慢。東亞峰會沒有辦法發表宣言,據說是各方沒有達成共識,但安華強調峰會意義重大,並且否認是因為南海問題才導致聯合聲明難產。

過去幾天,馬來西亞首相安華狀態超讚的,雖然行程滿滿滿,卻還是精神飽滿。他穿梭在好多會議,跟各國領袖熱情互動,完全展現東道主的風度和老練的外交魅力。

第47屆亞細安峰會首日,安華見證東帝汶正式加入亞細安,為馬來西亞作為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寫下重要成果。儀式結束後,他趕緊衝到吉隆坡國際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美國總統川普。

川普這次心情超好,下飛機就即興跳舞、揮舞馬美兩國國旗,還打破慣例,邀請安華共乘專車「野獸」到峰會會場。這對安華來說無疑是一大外交禮遇。

兩人隨後共同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和平協議,為安華再添外交成果。川普說自己「是為安華而來」,稱讚安華是「偉大的領袖」,在促成泰柬和平上作出「傑出貢獻」。馬美兩國接著簽署對等貿易協議,期間兩人談笑風生,宛若一見如故的朋友。馬來西亞媒體大篇幅報導川普的到訪,形容這是「安華的外交高光時刻」。

安華自上任以來多次訪華,積極爭取加入金磚國家,一度被說立場「傾向中國」。政治學者潘永強向《聯合早報》分析,川普的到來,讓安華向國際社會表明馬來西亞中立不選邊的立場,「友中但不完全傾向中國」。

潘永強指出,外交熱度短期內可能提升安華的民望,但「國內治理與改革才是民眾對安華的最大期待」。

反對黨則不爽安華大陣仗迎接川普,批評安華接待川普時「過於歡樂」,形同默許川普支持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也有人質疑,馬美簽署的對等貿易協議實際上並不平等。

安華在星期二(10月28日)的總結記者會上作出反駁,指這是反對黨「低劣的政治手段」。他否認向美國妥協:「如果我們害怕美國,又怎麼可能在川普離開後,就和中國簽署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民間對川普到訪的看法也不一。電器商沈宏樺受訪時說,川普是為自己利益而訪馬,不是安華的功勞。旅行社老闆哈菲茲則說,川普到訪有助提升馬來西亞的國際知名度,「不覺得安華因此背叛了回教徒」。

整體而言,亞細安過去一年在馬來西亞主導下取得多項成果,包括通過《亞細安共同體願景2045》、簽署《亞細安—中國自由貿易區3.0版》及《亞細安貨物貿易協定(升級版)》等。美中不足的是,緬甸問題及《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進展仍舊緩慢。

安華去年底委任泰國前首相達信擔任亞細安非正式顧問,寄望達信的人脈能為緬甸問題取得實質進展。不過,隨著達信入獄,安華的計畫也不了了之。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亞細安研究中心協調員林薇伶受訪時指出,緬甸問題或南中國海局勢進展有限,因為安華面對的是複雜的區域難題。「安華採取靜默外交,優先考慮團結與務實成果,而非公開對抗。」

林薇伶認為,馬來西亞在主席國任內達成多項關鍵成果,不僅為亞細安指明方向,也有助提升區域的能見度。「馬來西亞成功讓亞細安在經歷動盪數年後重拾節奏,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把亞細安塑造為一個自信、以規則為基礎的核心力量。」

另一方面,安華在星期一的東亞峰會上說,將趁著今年是峰會20週年發表《吉隆坡宣言》。不過,峰會結束後一直沒有發表宣言。有消息指東亞峰會未能發表宣言或聯合聲明,是因為各方未達成共識,美國也阻止發表聲明。

安華在星期二的記者會上未直接回應記者的提問,僅強調本屆東亞峰會依然意義重大,因為俄羅斯、緬甸、美國和中國等所有相關國家都出席了。「他們可能意見不同,但這正體現了亞細安的立場,我們必須保持對話與接觸,不能停止接觸。」

安華也說,外界指聯合聲明難產是因為在南中國海議題上無法達成共識,但他不同意這個說法。他說,所有亞細安國家都已達成共識,中國總理李強也同意應加快《南中國海行為準則》談判進程。「亞細安與相關各方也一致認為,本地區不應成為大國角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