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領導人睽違八年終於碰面,兩國關係有機會回溫嗎?

在加美關係變得緊張的大環境下,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也越來越僵,雙方存在著嚴重的對立和互不信任。像是之前中國抓了加拿大人、中國領導人公開讓加拿大總理難堪,還有關稅大戰等等事件,都讓兩國關係惡化。不過,受到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和中國經濟走緩的影響,加拿大和中國的領導人還是打算碰面聊聊,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但因為中國的人權紀錄、干預選舉等等問題,加上加拿大在安全上還是很依賴美國,而且對中國也抱持著防備的心態,所以兩國關係要改善,恐怕還有很多難關要過。

在川普總統的領導下,加拿大跟美國的關係已經很糟糕了,而跟世界上另一個超級大國中國的關係就更別提了。

兩國之間的關係因為雙方的尖銳對立和互不信任而日漸脆弱。

加拿大公民被中國當成棋子,中國最高領導人公開羞辱加拿大前總理,兩國陷入殘酷的關稅戰。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除了美國以外,加拿大民眾普遍最不信任的國家就是中國。

現在,大家對2017年以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晤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馬克·卡尼總理跟習近平的會晤得以舉行,印證了川普的全球關稅攻勢和難以預測的外交政策,是如何迫使這個曾經親密的美國盟友轉向中國尋求支持。

「在當今世界任何雙邊會晤中,川普都是隱形的存在,」渥太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羅蘭·帕里斯說。「對加拿大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處理好跟我們最親密的貿易夥伴美國的關係。」

「但如果有可能減輕中國的關稅,」他還說,「那將會是一件好事。」

不過,大家有理由降低對定於星期五在韓國慶州舉行的會晤的預期。兩國領導人都在那裡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

2015年,自由黨的賈斯汀·杜魯道就任總理時,兩國關係因為前保守黨政府持續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而處於緊張狀態。

杜魯道將改善兩國關係作為首要任務,但一連串事件讓這種關係變得更糟。

2018年,根據美國的引渡請求,一名中國電信高階主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被捕,幾天後,中國監禁了兩名加拿大公民。這三人都得到釋放,實際上就等於囚犯交換,但這件事至今仍讓加拿大人深感憤慨。

2022年,習近平在印尼一場招待會上當著新聞攝影師的面訓斥杜魯道,指責他洩露了兩人在先前招待會上簡短交談的細節。這場交鋒簡直就像嚴厲的校長訓斥學生一樣。

今年,加拿大的一項調查發現了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的證據,儘管沒有證據表明此舉成功地影響了任何投票的結果。

最近,中國對油菜籽徵收了高達100%的關稅。油菜籽去年的銷售額約為50億加元(約合36億美元),是加拿大對中國最有價值的農產品出口。

中國對油菜籽採取行動,是在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之後。

儘管雙方關係緊張,一些專家認為還是有往更具成效的方向發展的空間。

「跟六個月前相比,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家、亞洲問題專家林奈特·翁說。

她指出,除了川普的關稅大潮以外,最顯著的變化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迫使習近平重新評估對外關係。

「當經濟強勁得多的時候,他跟一些國家的關係惡化——他不在乎,而且他有底氣,」她說。「現在他們需要推動出口以促進經濟復甦。」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王镝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稱,取消電動汽車關稅將為雙邊關係開啟「改善發展的春天」。王镝在接受加拿大電視台採訪時說,此舉將促使中國取消對油菜籽徵收的關稅。

卡尼在國內也面臨壓力。有兩位油菜籽生產省份的省長要求政府降低電動汽車的關稅。

在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和代表加拿大工人的聯合工會發起激烈運動後,加拿大實際上已經將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

安大略省漢密爾頓市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豐田加拿大工廠前總經理格雷格·莫杜說,關稅保護的是那些多年來一直在萎縮的公司。

本月,汽車製造商斯特蘭提斯將一款吉普車的生產從加拿大的一家工廠轉移到了美國,使這家位於多倫多郊區的工廠的命運變得不確定。通用汽車停止生產一款電動廂型車,使安大略省的第二家汽車廠陷入停產狀態。

「就在20年前,通用汽車每年還在這個國家生產120萬輛左右的汽車,」莫杜說。「現在已經下降到10萬。」

如今,在加拿大生產的汽車中,約有四分之三出自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和本田旗下的工廠。

莫杜表示,加拿大可以透過複製其對日本汽車製造商的政策來更好地維持其汽車工業:如果中國公司在加拿大建廠並開始生產越來越多的汽車,就逐步取消對中國汽車的關稅。

儘管如此,加拿大仍需要調整其方式,使其更能接納中國進口產品。由於美國和中國之間激烈的全球競爭,此舉可能會招致川普的更多反彈。

「這扇窗微微打開了一點,是否打算再打開一點,並應對隨之而來的必然結果,取決於加拿大政府,」莫杜說。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晏卓對中國媒體表示,加拿大不太可能將重心轉向中國,因為加拿大在安全上長期依賴美國,而且擔心川普政府的報復。

她說,渥太華「對華防備心理依然突出,在核心敏感領域的立場並未發生根本轉變」。

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可能還會提出其他議題。加拿大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利用外國投資法拒絕對加拿大公司的收購,尤其是自然資源領域的公司。

儘管如此,中國的人權紀錄及其破壞民主的行徑將限制卡尼所能提供的幫助。

「試圖與在某些根本問題上存在分歧的國家建立貿易基礎,是一項令人擔憂的挑戰,」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家斯圖爾特·普雷斯特說。「然而,事實仍然是,兩國都可以從找到共同的事物中受益,也可以從經濟和政治上受益。」

在離開為期一周的亞洲之行首站馬來西亞時,卡尼指出,他跟中國的談判「起點極低」,並表示這是一個優勢。

「沒有預設的方案,」卡尼說。「這就是關係和交易的區別。我們正在開啟並經營一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