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隊此次由勒布倫兄弟(frères Lebrun) ——亞歷克西(Alexis)和菲利克斯(Félix)——以及老將西蒙·高茲(Simon Gauzy)組成的三人主力陣容,展現出不同尋常的穩定與統治力。準決賽他們淘汰了12年來幾乎壟斷歐洲男子桌壇的德國隊,決賽中又面對擊敗了瑞典的「黑馬」羅馬尼亞,三盤全勝,從頭到尾沒有給對手機會。
賽後,年僅19歲的菲利克斯·勒布倫坦言:「我們做到了夢寐以求的比賽。」他的哥哥亞歷克西補充說,這一次歐洲錦標賽是他們全年備戰的重點任務。顯然,這不僅是一場勝利,而是一次蓄謀已久的爆發。
其實,這樣的成功並非偶然。法國男隊近年來在各級賽事中多次接近領獎台高處,卻屢屢在關鍵場次止步——2010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3年,他們都進入了歐洲團體賽的準決賽,卻始終與冠軍無緣。這一次,他們不僅跨過了心理關口,更在技戰術層面實現了全方位的進化。
這支法國隊最大的優勢之一,正是結構上的均衡與代際交替的順暢。勒布倫兄弟屬於絕對的「新時代力量」:菲利克斯世界排名第五,亞歷克西排在第十二,兩人年紀輕輕,已經在個人和雙打項目上屢次摘金。而高茲則是30歲的「老兵」,在關鍵局面為球隊帶來寶貴的經驗和穩定性。三人配合默契,互為補位,在高強度賽程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
本屆賽事中,法國隊不僅在比分上勝出,更在氣勢上壓倒對手。比如亞歷克西在決賽首局便以11比2的懸殊比分開局,直接打亂了羅馬尼亞隊的部署。而菲利克斯在一度丟掉一局的情況下迅速調整節奏,三局連下。高茲則在贏下最後一盤後,奔向看台與法國球迷熱烈慶祝,那一刻,過去27年的等待與遺憾,在一聲聲歡呼中被徹底釋懷。
更重要的是,這場勝利的意義遠超一次比賽。法國隊主教練納塔內爾·莫蘭 (Nathanaël Molin) 在賽前就曾公開表示,這支隊伍是過去30年來最強的法國國家隊,甚至可能是歷史最強。他的判斷並非誇張,從目前陣容配置、球員狀態到替補深度來看,法國隊已經具備向世界巔峰發起衝擊的資本。年輕的替補選手波雷和年僅17歲的科通,正在迅速成長。法國桌協也明確將歐洲冠軍作為過渡目標,著眼的是更遠大的舞台:2026年的世界團體錦標賽,以及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
我們都知道,中國隊始終是世界桌壇最強存在,但在過去幾年,法國的桌球正在穩步追趕,並逐步縮小與亞洲強隊之間的差距。他們不僅在世界排名上逼近前列,更在打法上形成了「法式風格」:節奏快、變化多、心理韌性強,這種打法在歐洲內部已然形成壓制力,如今正逐步外化為國際競爭力。
法國隊此番奪冠,正是一個信號:歐洲桌球的新格局正在成型,法國不再是挑戰者,而是構建者。這場勝利,是一次歷史性突破,更是一種未來願景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