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2日)早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時指出,今年第一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擴張 3.1%,較上一季成長明顯加快。加上美國近期暫緩多項關稅措施,並逐步與個別經濟體進行貿易談判,令貿易摩擦稍為緩和;而中國內地經濟在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下,繼續穩步成長,應有利於亞洲以至香港的出口表現,港府將全年實質GDP的成長預測,維持在2月《財政預算案》公布的2%至3%。
但他補充,美國貿易政策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市民和旅客的消費模式轉變仍會對本地市場消費構成制約。他在回應議員關注商店結業潮以至市道淡靜的問題時坦言,政府對零售店鋪結業情況很上心,希望隨著租金回落,可減輕經營成本。
羅奇:川普政策助香港重振雄風
與此同時,投行「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撰文修正他去年2月在《金融時報》發表的「香港玩完論」,指美中衝突愈演愈烈,不單沒有令香港如他預期般遭受重創,反而因為美中兩國金融接近全面脫鉤而得益,因為香港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窗口,令兩者的關係日益緊密,有著出人意料的正面影響。 如果現在重寫文章,他會認為,香港可能由於它的中國特色而可能出現復興。
現時是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的羅奇列舉數據稱,香港今年以來有大量資金湧入,恆生指數上漲16%,而標普500指數幾乎沒有變化。截至5月,香港新股上市融資總額達到 770億港元,是2021年以來最高,其中逾半數來自寧德時代。
其實,羅奇列舉的三個影響香港因素沒變,仍是中國經濟丶美中衝突和內部政治,但美中衝突這一因素對香港是機會多於威脅,與他最初的設想有分別,不諱言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正在幫助香港重振雄風。例如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和打擊哈佛等精英大學,可能促使人才流向香港,直言「美國的損失正是香港的收穫」。
至於餘下兩個因素,羅奇表明,仍然令人擔憂,指香港「現時從經濟丶行政和法律角度來看,完全處於中國的軌道之下」。
羅奇去年2月的文章列舉香港衰落原因有三個,包括由於中港聯繫日益緊密,中國經濟放緩對香港前景造成壓力;香港被捲入美中競爭的地緣政治中;以及北京通過《港區國安法》干預香港,削弱香港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