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化石能源企业为何不关闭污染阀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其甲烷排放卫星观测站“火星”系统已向各国和企业发出3500次甲烷泄漏警报,但回应和解决问题者甚少。该系统一年来检测到4000多处甲烷羽流,主要来自碳氢化合物、煤炭和废物部门。报告也指出,部分国家和企业已开始采取行动。专家认为,减少甲烷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尤其化石能源行业的减排相对容易。清华大学专家指出中国甲烷排放不确定性高,需提高数据质量,但也已发布减排计划,有望实现减排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0月22日发布了名为《 聚焦甲烷 》的报告,介绍了联合国租用的用于追踪甲烷泄漏的卫星在过去两年中的观察结果,指出联合国已经向各国以及污染企业发出了3500次警报,然而,这些警报或者没有得到回复或者即使回复但却并没有解决问题。不过,报告同时也强调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积极的现象。

甲烷是一种强效应的温室气体,甲烷在大气中的持久性不如二氧化碳,但其产生的变暖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80倍,而且甲烷的总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30%。因此,减少甲烷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来说至关重要。2021年,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气候峰会上,15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目标是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30%。专家们认为倘若各方一致努力,此一目标并非高不可攀。

因为从甲烷的主要排放源来看,农业排放首当其充,占总排放量的40%,其次就是化石能源的甲烷排放,占总量的35%,如果说农业的甲烷减排的减少需要重大的技术以及产业结构的改革的话,化石能源甲烷排放的减少则相对更为容易,因为国际能源署指出,目前已有解决方案可以将该行业的甲烷排放量减少70% 。

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个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强调要将限制甲烷排放作为法国明年担任七大工业国主席国的优先任务。因为他说,“减少甲烷是减少排放的最快方法。”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各方都加强了对甲烷的测量与追踪,联合国环境署(UNEP)也推出了自己的甲烷排放卫星观测站(IMEO),名称叫做火星甲烷预警与响应系统。该系统于2022年在第27届气候峰会上被揭晓,并于2024年1月全面投入运行。火星甲烷预警与响应系统(IMEO)交叉引用了欧洲航天局的Tropomi卫星、加拿大的GHGSat、荷兰航天局SRON、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等航天检测机构的数据。

3500条火星警报,鲜有回应

10月22日公布的报告就是火星甲烷预警与响应系统运营一年来的工作报告,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目前是唯一能够将甲烷检测与泄漏通知流程联系起来的全球公共系统。这些“警报”通过“联络点”发送给政府,并发送给企业,以便他们根据问题采取行动。IMEO在其开放平台上公开发布这些警报。它还会显示是否收到了对其通知的任何回复,以及运营商是否已采取措施堵住泄漏或减少排放。报告指出,该系统今年共检测到 4,000 多处甲烷羽流,其中 3,000 处来自碳氢化合物部门,而煤炭部门检测到的甲烷羽流略多于 600 处,废物部门检测到的甲烷羽流为 500 处。

虽然绝大多数的警报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许多的企业甚至都没有给与回应,不过,同去年相对比,国家以及企业做出回应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平台运作连年来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成功的具体例子

虽然绝大多数的警报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许多的企业甚至都没有给与回应,不过,同去年相对比,国家以及企业做出回应的比例有所上升,“ 这种加强的动员正在取得成果。”自2022以来,  “国际大气监测组织”(IMEO)已记录了10个国家采取的25项缓解行动 ” ,报告举例说,在伊拉克,一个排放源在2023年末至2024年9月期间持续存在:“ 在与联络点和运营商沟通后 ”,后者确认排放是由故障的天然气管道造成的。“ 运营商修复了泄漏,重新注入了天然气,并恢复了运营。  ”

在土库曼斯坦,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多次发现泄漏。“ 在 2025 年 6 月 3 日最后一次通知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公司发现泄漏是由于管道磨损造成的,并完成了维护和修复工作  ”,在伊拉克、也门、利比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化石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都是由于技术或维护问题,这些甲烷排放在对气候以及环境做出破坏的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大经济损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秘书英格·安德森周三在记者会上呼吁各国提高响应,强调甲烷是可以被捕获和利用的,它是一大重要的经济资源。

2024年,全球化石能源行业的甲烷泄露的总量高达4600万吨,其温室效应作用相当于3.89亿吨二氧化碳,超过了法国2024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滕飞: 提高数据质量是全球甲烷行动的支柱

就中国的甲烷排放以及中国为何至今未加入2021 年格拉斯哥峰会启动的"全球甲烷承诺",中国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几个月前发表报告声称中国的能源行业的甲烷排放或许已经达到峰值,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博士10月初在一次由法国智库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外交学院举办的全球连线会议上回答法广提问时指出 :

我认为首先,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与能源相关的甲烷排放量正在达到峰值。但这并非中国甲烷排放量的全部,因为与能源相关的甲烷排放量仅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0%。此外,农业部门的甲烷排放量占40%,废弃物处理部门的甲烷排放量占10%。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全球范围内甲烷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范围非常大,基本上达到了50%。在中国,某些行业的不确定性甚至更高。要承诺任何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和目标,我们需要努力缩小这一不确定性范围。否则,这些目标或行动就毫无意义。当然,中国已经在2023年底发布了非常全面的甲烷减排计划。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全面实施该行动计划,中国可以有效控制其甲烷排放,到2030年或2035年实现10%至15%的减排目标。因此,我认为全球甲烷行动的近期重点是共同努力提高数据质量,这是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任何有意义的甲烷行动或甲烷减排措施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