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消费的稀土磁体中超过90%依赖从中国进口。这对我们最具战略意义的产业:汽车、航空航天、国防以及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柏林举行的全球对话大会(Berlin Global Dialogue)大会演讲中这样警告,她表示欧盟必须做出与这一风险相称的回应,宣布将采取采取多层次行动,从短期的外交磋商到中、长期供应重组,确保欧洲对这一关键原材料上的供应,打破对中国的依赖。
中国收紧出口,欧洲产业链承压
稀土至于现代工业的作用被与石油相提并论,有将之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也有人比喻“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稀土的世纪”。稀土因其特有的物理特性被广泛用于大多数尖端技术中,从计算机到航天,从导弹武器和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绿色科技,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而中国在世界稀土生产和精炼领域的主导地位几乎无可匹敌。根据欧盟数据,全球约七成稀土开采和九成以上的精炼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
在中美贸易战之际,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进一步强化对部分稀土及其衍生品的出口审查,理由是要防止关键矿产被“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领域”。新规定不仅严格限制稀土的出口,还计划将监管范围扩大到稀土开采技术及整个生产线的组装、调整和维护等环节。
欧洲官员指出,自新规实施以来,稀土原料的出口许可审批时间显著延长,一些订单延迟或被搁置。法国和德国的工业企业反映,库存消耗速度加快,若无新的供应抵达,部分生产线可能在两到三周内被迫停工。
一个仿照“REPowerEU”的计划
冯德莱恩在柏林大会上说,短期内,我们正与中国伙伴寻求解决方案。但我也可以告诉你们,我们正在准备一项计划,就像我们在应对能源危机时所采取的那样。”“我们正参照REPowerEU ““欧盟能源再造计划”框架制定新的欧盟资源计划。当普京切断俄罗斯化石燃料供应后,“该计划”曾帮助我们共同克服能源危机。“ 她表示,计划的目标时帮助欧洲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加强工业自主能力,确保欧洲工业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都能获得关键原材料的替代来源。
欧委会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回收利用、欧洲本地生产投资和拓展国际伙伴关系。冯德莱恩指出,“部分企业能够回收利用电池中多达95%的关键原材料。这意味着提取珍贵原料、减少废弃物,并推动可持续资源管理”,欧盟将聚焦从联合采购到储备囤积的各个环节,加大对欧盟境内关键原材料生产加工战略项目的投资力度。 与此同时,布鲁塞尔还计划加快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智利和格陵兰等国关键原材料伙伴关系建设,通过全球门户计划,投资那些能让欧洲在全球范围内受益的项目。
斯特凡·塞居尔内将主导该计划
据法国《回声报》报道,该计划将由欧盟负责工业政策的欧委会副主席、法国人斯特凡·塞居尔内牵头。该计划不仅旨在实现供应来源的地理多样化,还计划推动欧盟境内的原料开采、加工和回收。
借鉴日本的模式。塞居尔内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我们将建立一个关键原材料的联合采购与储备中心。”这一机制将允许欧洲企业共享采购需求,类似于日本的做法。他补充说,“我们曾在新冠疫苗采购中实现卫生领域的共同防御,如今也能在关键原材料上,为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做同样的事情。”
10月20日,塞居尔内在布鲁塞尔召集欧洲工业界代表,评估哪些领域面临最紧迫的威胁。虽然锂和钴的供应也可能吃紧,但当前的紧急问题是稀土永磁体,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种电机,从微型设备到大型机器,尤其在国防和电子领域不可或缺。约90%的永磁体来自中国,塞居尔内警告,“目前我们的库存仅能维持5至15天。” “中国正在测试我们的抗压能力,我们已接近临界状态。”
在塞居尔内之前,前欧盟工业委员布雷东已为欧盟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在关键原材料的开采、加工与回收三大领域,欧盟对任何单一供应国的依赖不得超过65%。虽然欧洲在这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面对中国突然加快步伐的背景下,这些努力就显得远远不够。目前,欧洲每年仅能生产1000吨永磁体,而需求高达18000吨。到2026年,预计可满足3000吨(需求约20000吨),2030年的目标是产能达到6500吨(需求约35,000吨)。
塞居尔内强调,欧洲必须加速行动,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支持、推动回收利用、加快发放采矿许可。他还建议借助欧盟的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强化欧盟对外投资的战略影响力,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是参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
加强贸易防御工具
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强化自身的贸易防御机制。冯德莱恩说,“在短期内,我们正致力于与中国同行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但必要时我们已准备好动用所有可用工具应对,并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协调行动”。她这里所指应对工具正是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简称ACI)。
这项于2023年通过的贸易防御机制,允许欧盟对“敌意行为者”实施额外关税、出口限制或禁止其进入欧盟公共市场等措施。但截至目前,该工具从未被动用。法国曾主张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引入这一机制,但当时由于大多数欧盟国家的反对、他们希望对特朗普保持措施克制而并未实施。现在,巴黎希望能在对中国稀土限制的问题上获得更多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0月23日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结束后强调,“(中国)这就是经济胁迫,我们必须作出回应“。
在柏林,德国总理默茨虽然仍倾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他也不排除诉诸反制措施的可能。中国的管控措施对德法工业影响尤大。
虽然目前欧盟就该问题的讨论仅处于起步阶段,但与当初针对美国的分歧相比,欧盟27国现在在对中动用反胁迫工具的问题上态度更趋一致。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说,“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反而可能有助于欧盟在与华盛顿的战略协调中取得主动。”
欧盟委员会已与中国驻布鲁塞尔代表展开磋商,并与G7伙伴国协调,共同应对这一被视为“超战略性”的问题。据《回声报》报道,负责贸易事务的欧盟委员马罗斯·谢夫乔维奇在未来几天接待中国代表团,就此展开关键会谈。
欧委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周一在记者会上宣布,一支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将于本周四抵达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就稀土出口问题展开讨论。他表示:“我们希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伙伴采取行动。”
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马来西亚参加东盟峰会时也确认了这一安排,并称欧洲方面“希望能以建设性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对中国贸易关系深感担忧,特别是中国近期采取的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的措施,”
在中美两国近期在吉隆坡举行的高层经贸磋商中,稀土是关键议题之一。中方在会后宣布,一年内暂停10月9日实施的有关稀土的部分出口技术限制一年,以缓解市场动荡并促进谈判气氛。这一成果是否涉及欧洲? 对此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周五在罗马表示,中国宣布暂停的出口限制一年的措施,适用于欧盟,而不仅仅是美国。 他说,“我了解到,美国与中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具有绝对权( erga omnes) 性质,也就是说应适用于所有方,包括欧盟。”。
谢夫乔维奇指出,尽管中方这一措施是一个积极信号,但欧盟企业在提交许可发放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影响到欧洲工业的产能”,他说,欧盟正与中国就出口监管问题进行“高级别正式讨论”,他本人也计划“很快再次与中方同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