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电核三厂2号机自1985年5月18日商转,40年运转执照17日到期,于晚间安全停机。这也代表台湾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电厂反应炉正式除役。逐步迈向目前执政党民进党自创党以来即坚持的「非核家园」理念。
台湾核能发电发展趋势
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发展核电,1971年盖第一座核电厂,兴建期间发生1973年石油危机,为确保能源供应,将核电厂列入十大建设。
目前全台湾共有四座核电厂,其中三座营运了数十年,核一、核二位在台湾北部,核三位在台湾南部。而核四则在兴建期间因引起巨大争议目前被封存。
2011年日本发生福岛核事故,引发台湾20万人上街反核,当时政府宣布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核四封存。不过在2016年轮到民进党执政时,则提出「2025非核家园」政策,让现有三座核电厂在法定运转时限到期后直接除役。
台湾的核一、核二分别于2019年及2023年除役。核三厂的1号机于2024年七月除役,2号机也在日前停机。
1980年代是核能发电的高峰期,1985年台湾核能的发电占比曾一度供应超过一半电力。随着大型火力发电厂兴建、完工,1990年代之后,火力一直是发电主力,核电占比降至30%左右,2001年起核电占比已降到20%以下。
综观数十年来,台湾核能发电量占比数大幅下降到目前核三2号机时仅剩3%。 2024年台湾电量结构燃气和燃煤发电就占了将近80%,再生能源则占近12%。
台湾民众的缺电焦虑
台电发言人在2号机停机后表示,供电情况正常稳定,跟有核电时没有什么差别。电力来源有太阳能供电、燃气燃煤、水力风力发电等,大家不用担心。
然而,外界开始质疑,无核首夜,火力发电全开,脏空气将成为常态。台电则回应,晚间没有太阳能发电,燃煤燃气的比重会提高,原本就是如此。
不过,随着减碳趋势及半导体产业发展,未来能源稳定度变得更加关键。有民调指出台湾民众现有六至七成支持使用核能,甚至民进党支持者也不再坚定反核。
更有许多民众担忧,夏季将来临,家家户户开冷气,电力可能不够用。面对这样的担忧,行政院长卓荣泰表示,无核家园用电无虞,未来将有系统性的向国人解释各种能源措施。
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争议
面对全岛迈入「无核状态」,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展开激烈讨论。国民党首先批评批,无核将导致用电成本飙升、供电不稳,全民将因此多缴上千亿元电费。并称若能延役核电,每年最多可省下1600亿元,这笔钱可用于国防、健保与劳保。
同时国民党也抨击民进党政府坚持废核,却没有完整替代方案,导致发电结构更加仰赖天然气与燃煤,碳排增加、空污风险升高,也将损害AI产业用电稳定性与台湾竞争力。
立法院会也在20日通过民众党团于4月所提出的重启核三公投案。民众党表示,这是基于3个核心原则,第一是尊重专业评估,第二是保障能源稳定,第三是落实民主参与。
另外,随着台湾用电需求持续成长,产业界对核能的倡议也更为频繁。根据BBC报导,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于立法院发言,指AI晶片制造发展让台湾用电量大增,核电不排碳、发电成本比天然气便宜。全国工业总会也曾向赖清德总统呼吁,核能是可考量选择。
报导也提到,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今年两度受访谈论核能议题。他表示,因应台湾AI伺服器资料中心及半导体晶圆厂的能源需求,美国能提供台湾各种能源解决方案,包含核能。
且美国可协助引进既有技术与新兴技术,例如小型模组化反应炉,帮助台湾解决核废料储存问题。
报导分析美国期待台湾拥有核电,以避免战争时能源遭封锁的风险,强化自我防卫韧性。美国在台协会的公开言论,是对民进党政府软性施压的极致。
至于核三究竟会不会重启,赖清德总统在就职周年演说提到,重启程序有2个必须,包括核安会必须订定子法,即安全审查程序办法,以及台电必须依照核安会的办法,进行自主安全检查,评出有无重启的安全条件、期程,及成本效益。
他进一步提到,政府会基于核安无虞、核废有解、社会共识3个原则,面对全球气候变迁、地缘政治威胁,及国际经贸体系等,负责任地审慎以对。针对新式核能的技术问题则尚待研究,政府将视未来情况再做决定。